亞瑟蘭觀點:從古老的印度到現今英國, 女人價值都建立在自己身上

2018-06-11 06:20

? 人氣

「印度以泰姬瑪哈陵這個世界奇景聞名於世,深情的皇帝為皇后建立泰姬瑪哈陵的愛情故事,也被傳為佳話,然而,如果沒有這位「第二十個妻子」,或許成就不了這段婚姻,也就沒有泰姬瑪哈陵的流傳於世了。」(圖/Dennis Jarvis@flickr)

「印度以泰姬瑪哈陵這個世界奇景聞名於世,深情的皇帝為皇后建立泰姬瑪哈陵的愛情故事,也被傳為佳話,然而,如果沒有這位「第二十個妻子」,或許成就不了這段婚姻,也就沒有泰姬瑪哈陵的流傳於世了。」(圖/Dennis Jarvis@flickr)

因為工作關係,有一陣子沒有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了,最近因為在寫印度蒙兀兒帝國時期一些古都的歷史,忍不住重讀印裔美籍小說家櫻杜.桑塔雷森(Indu Sundaresan)的「泰姬三部曲」之《第二十個妻子》;因為,故事場景主要都在印度阿格拉(Agra)與巴基斯坦拉荷爾(Lahore),那些城堡都是我曾經重複造訪、深深撫觸過的磚石,而且至今印象鮮明的城市。尤其,那位被皇帝賜為「世界之光」的第二十個妻子-茉荷茹妮莎(Mehrunnisa),她的陵墓不在現今印度,而是在巴基斯坦拉荷爾,是世人少能拜訪的地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巴基斯坦觀光並不鼎盛,政府也沒有好好維護,這位「世界之光」的墓園區,雖說不上破敗,然而,人煙罕至的荒涼氣息,令人不勝唏噓,畢竟,只要知道她在蒙兀兒帝國的地位、乃至於她對印度歷史影響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她才是印度歷史上真正的奇女子,這墓園若是在現今印度管理的話,應該不比知名的胡馬庸陵墓(Humayun)不熱門。

印度以泰姬瑪哈陵這個世界奇景聞名於世,深情的皇帝為皇后建立泰姬瑪哈陵的愛情故事,也被傳為佳話,然而,如果沒有這位「第二十個妻子」,或許成就不了這段婚姻,也就沒有泰姬瑪哈陵的流傳於世了,因為,這位「第二十個妻子」,正是泰姬瑪哈陵裡那位皇后的姑姑,也是印度歷史上,真正最受寵幸、最有權勢的皇后。

哈利王子與梅根共結連理。(美聯社)
哈利王子與梅根共結連理。(美聯社)

前陣子,非裔美籍女星、又離過婚的梅根,風風光光嫁入英國王室,成為哈利王子愛妻,許多人都覺得她真是太幸運了,不過,翻看她的個人檔案,或許,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其實,幸運並非無端造訪。梅根在11歲的時候,便曾因為發現某支全國性廣告存在性別歧視,因而寫信給當時的第一夫人-希拉蕊、以及肥皂廠商,並因此成功地讓廣告商更改廣告內容,光這膽識,就非一般女子所能超越。

成年後的梅根,持續致力於提倡性別平等,並活躍於國際慈善機構,甚至成為加拿大世界展望會的全球大使,她曾經前往盧安達參加清潔飲水運動,也曾經前往印度致力於婦女運動,種種活躍的世界活動參與,讓大家認定她是一位女權主義者。

姑不論梅根是否為被貼標籤的女權主義者,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獨立、自主、與實質的行動力等特質,是非常吸引自小失去母愛的男子例如哈利王子的,畢竟,不管外在如何意氣風發的男人,內心裡,其實都住著一個小男孩的靈魂;個性獨立自主、乃至於有著「為母則強」內在的女子,正好能吸引這樣的男子,甚至與其互補。因此,12歲就因為黛安娜王妃車禍死亡而失去母愛的哈利王子,愛上像梅根這樣氣質的女子,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如此「麻雀變鳳凰」的故事,並非現代傳奇,早在十七世紀初的印度蒙兀兒王國,便也真實上演過。

茉荷茹妮莎,一個流亡的波斯貴族之後,出生在破敗的牧民帳篷裡,父母窮到養不起她,出生後不久,便將她棄之於流亡途中,由於命運眷顧,才又被拾回、養大。

長大後,她的野心超過她的家世背景,因此,即使曾經下嫁給學識、素養都遠不及自己的粗礪軍人,甚至歷經兩次流產、慘遭丈夫奚落與背叛的命運,卻磨不掉她勇於獨立自主、永不放棄夢想的性格。

印度即使到現在都還在爭取女權,然而,早在遙遠的古代印度,茉荷茹妮莎便已懂得要獨立自主,她在丈夫死後,不僅沒有回去娘家投靠有權有勢的父母,反倒自主選擇待在後宮,伺候皇太后,並憑藉自小在民間習得的刺繡手藝,為後宮嬪妃們縫製衣飾,以此養活自己和好不容易生下來的女兒。

後來,她雖然如願與自己打從八歲就已經愛上的男人(當時的皇帝)重逢,卻也沒有被愛情沖昏頭;她不願屈就於嬪妃角色的堅持,她自小不曾停止學習從而累積的智慧,不僅折服皇帝,進而與她商討國事,也終於讓皇帝主動以正妻身分迎娶入宮,從而成為皇帝最後一個、也最鍾愛的一個妻子;其後,由於皇帝的信任,她不僅親自參與國政,甚至在充滿政治權謀的男人世界中,持續展現個人堅毅的意志力,最終成為印度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人。

如此反抗傳統的女子精神,別說在古代印度,即使在現今台灣,也未必人人能及。可惜,這段歷史,並不廣為世人知曉;由於她的陵墓在1947年印巴大分裂後,被劃入巴基斯坦國界,而巴基斯坦至今封閉,觀光不盛,茉荷茹妮莎的故事,便也被淹沒在那拉荷爾郊區的荒草中了。

以古鑑今,從古老的印度到現代英國,茉荷茹妮莎與梅根的故事,在在告訴我們,女人的價值,建立在自己身上;我們未必要在自己身上強掛女權主義這個旌旗,但,身為女人,我們要創造自己的價值。謹此,與女性朋友共勉。

*作者為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學士,台灣藝術大學圖文所碩士,曾任國中教師,穆斯林作家。著有著有《愛在巴基斯坦蔓延》、《旁遮普散記》、《我不愛印度?》、《浪漫遊印度-愛上印度的22個理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

亞瑟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