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大乾旱來襲 完整解讀水危機

2014-12-20 16:13

? 人氣

杜紫軍卸任經濟部長前指出,台灣將面臨1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與此時間,中央氣象局也發布,10月和11月全台平地雨量,創下67年來最低。根據經濟部南區水資源局監測,澄清湖、阿公店和鳳山水庫,3個水庫總蓄水量加起來不到3000萬噸,只能再撐20天,部分南部縣市已進入第一階段限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致力於水資源議題已超過五十年、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名譽理事長歐陽嶠暉感慨地說,台灣平均年降雨量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堪稱雨量豐沛區域,「上天給我們充足的雨水,但每人每年平均所分配到的量,卻只有世界平均值的5分之1。」

水利署歷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雨量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極不均勻。夏秋之際因豪雨和颱風,5到10月的雨量就占去全年78%,換句話說,豐枯期差異明顯,水利署副署長田巧玲表示,「因極端天氣,豐枯差距會愈來愈大,雨水將更集中在夏季,尤其南部將更形嚴重。」

北部地區因為有東北季風降雨,豐枯季比約為6比4,到了中部就變成7比3,但到南部,幾乎是8比2。田巧玲憂心地指出,根據觀察,豐枯季有惡化的趨勢,中部逐漸走向8比2、南部則更嚴重,將走向9比1。

田巧玲拿出資料佐證,台灣年雨量2500公釐相當於924億噸的水,但其中21%會蒸發散逸,且台灣因為河川河床陡、水流湍急,高達57%,也就是529億噸的水直流入海,留下來真正能夠用的水,總共加起來也不過才180億噸而已。

那把水全部存下來,就不會缺水了吧?答案沒那麼簡單。台灣大大小小水庫近50座,總蓄水量約19億噸,平均每座水庫每年必須蓄滿2次以上,才能滿足全台灣的需求;其中提供人口密集新北市為主的石門水庫,甚至一年必須蓄滿4.5次以上,才堪夠居民使用。

但特別的是,儘管水庫蓄水量不足,水利工程專家、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卻直指台灣水庫太多。「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建新水庫,能建的地方叫壩子,而且早已全都探勘完成,台灣能夠蓋水庫的地方都已經建了,」李鴻源表示,建水庫不是解決缺水困境的方法。(本文截自財訊雙週刊466期12/18上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