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革命」一國兩制到末路

2014-10-01 18:05

? 人氣

二十世紀以來,港島以殖民地身分隔岸觀火,跟隨並信仰英國的資本主義制度,看中國一路由衰敗、嘗試社會主義路線至重新崛起。「港中人民的歷史、價值觀、共同回憶都相差太大,又長期被分隔,重新磨合本就需要時間、空間。」嶺南大學副教授許寶強表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八○年代,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密集與英國交涉取回香港主權,回歸後的未知風險,令港人感到不安,爆發移民潮。鄧小平為解決問題,以原先用以解決台灣問題的「一國兩制」方案安定人心,公開表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兩制是可以允許的,他們(台港澳)不要破壞大陸的制度,我們也不要破壞他那個制度。」並承諾回歸後制度五十年不變。

不少港人寧信其有,認為未來可以「馬照跑、舞照跳」,在共產中國屋頂下,過著資本主義的好日子。

一九八四年,中國與英國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第四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主要官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確立「港人治港」的方針。

九七年香港回歸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四十五條也規定,「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模糊選舉方式,一路拖延普選

雖然《中英聯合聲明》與《基本法》均承諾港人未來有機會選特首,卻未明確規定是何種方式選舉,留下模糊空間,也引發香港與中央高度緊張。泛民主派人士以此為據,鍥而不捨地爭取普選,卻屢遭挫敗,對中央不滿也逐年累積。

延伸閱讀》

眾聲喧嘩 學運世代的悲喜劇

台灣的最佳防禦系統

《華盛頓郵報》背後的女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