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校的存亡危機與轉機

2014-08-08 10:38

? 人氣

十年前很難想像,國中小的教職不再是鐵飯碗、家附近的公立中小學瀕臨廢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在,小一新鮮人家長,都被學校以貴賓看待,為招生拚「一個都不能少」。《親子天下》二○一四年縣市教育力大調查發現,支撐著台灣基礎教育品質的公立國中小,在少子化趨勢下,正快速衰落中。學生數愈來愈少,傳統公校招生日益艱辛,加上私校崛起和另類教育(如實驗教育和自學)成長,宣示著家長選校時代來臨。公立學校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學校辦學是否有特色?老師能不能在教學創新上投入?縣市政府的教育投入和政策方向是決定性因素。

很多公立中小學老師和校長在這經營的困境中,肩負招生壓力,積極往外走。 今年一月,南投縣剛啟用新校舍的新興國小,面臨招不到一年級新生窘況。地方人士在臉書上轉貼「急徵新生一名」,訴求就讀的好處是六年都第一名、畢業禮物用卡車載。後來有對父母把孩子轉來入學,校長對媒體表示:「班長、學藝、總務……什麼長都讓他當。」

高雄市愛河畔的光榮國小校長閆世玲兩年前接任校長時,就到文化中心發傳單,讓更多人認識學校。今年光榮國小招生的傳單上印著美麗的校景、學校辦學特色—帆船班、橋牌社、跳鼓陣,還特別註明「入學即贈夏季運動服」。

台中市區,國小老師們四月要親自家庭訪問「固樁」,祭出體驗課、贈品留下學區內新生。

東部宜蘭也不例外,只有一牆之隔的宜蘭國小與中山國小,年年諜對諜搶新生,搶人的戰場延伸到幼兒園……這些並不是個案。

《親子天下》在今年五月對全國老師和校長發出問卷,一萬多份的回覆中看到,老師工作再也不是鐵飯碗。八成四的老師表示擔心學校招生不足減班,自己會工作不保被超額轉調。甚至,有近三成老師明確表示心情上「非常擔心」。

七成國中小校長,在調查中也坦言有招生壓力。高達近四分之一受訪校長說壓力指數非常高。

積極的縣市,在這樣的氣氛中找到機會。台北市六月份通過了《台北市市立國民中小學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未來轉型困難或是荒廢的學校,都有可能成為創新實驗教育的基地。宜蘭縣縣長林聰賢樂觀看待:「這樣氣氛讓老師真的願意採取改變的行動。」

看待教育政策,身為家長和選民,更應該要關心,政府的投入是不是在對的關鍵。 全面性的免費營養午餐、免費課本……一年要花數億預算,但吃完就沒有了。相同預算若投入在教師研發課程、設計創新教學機制、鼓勵多元實驗教育、設計補救教學機制……影響會更深遠。

危機:沒有學生

轉機:發展特色搶學生

少子化現象不是這幾年才發生,但是少子化重重敲動穩定、保守的中小學生態,卻是這幾年的事,也讓公立學校的挑戰變得鮮明。 公校之間搶學生,使鄰近學校發生微妙競爭關係,互不往來,關係惡劣者,甚至會放話互相攻訐。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網站http://bit.ly/1AT5KOm

【延伸閱讀】

美國特許學校崛起 ─ 紐奧良市傳統公校消失

http://bit.ly/1qVUUFd

高中在改變:拚特色,學校爭相增強「磁吸力」

http://bit.ly/1qVUTB2

高職在改變:拚實作,在校就要教出「即戰力」

http://bit.ly/V0g462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