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阪上烏雲—— 讀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阪上雲》

2014-11-23 11:25

? 人氣

明治天皇在《對清宣戰詔書》中提及遵守戰時國際法,彷彿要打一場文明的戰爭,事實卻是日軍在旅順巷戰中大肆殺戮士兵和百姓。國際法學者有賀長雄從軍當法律顧問,目睹慘狀,記錄了「街上死屍大約有二千,其中五百乃非戰鬥人員」。上等兵窪田仲藏的《征清從軍日記》記述:「在旅順街上見人皆殺,屍體塞路,難以行進。」隨軍的歐美記者和觀戰武官瞠目於「混一殺戮」俘虜和包括婦女、老人、孩子在內的非戰鬥人員,質疑日本所謂文明戰爭。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一再抵賴,說被殺的不是無辜平民,而是脫下軍裝的清兵。《紐約世界》報特派員詹姆斯‧克里爾曼來日本之初讚美日本文明化,但親歷了旅順屠殺,轉而批判日本文明徒有其表,本質很野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六】

清政府傾家蕩產,賠款只好向俄法英德四國借債,俄國乘機延長東清鐵路到大連,把中國東北置於勢力範圍。隔海的日本覺得被威脅了,即所謂俄國南下政策。司馬很愛說,對談、演講的結集也足以等身;身高一米六,滿頭銀絲,眼神有一點詭異。死之前兩年的1994年,第N次把自己的觀點講得清清楚楚:

「日俄戰爭為什麼發生,按照教科書的說法,基本是圍繞朝鮮半島問題的國際糾紛。關於朝鮮半島,當時日本的國防論認為它在地理形態上是對準我列島側腹的刀鋒。已經搞洋務運動逐步近代化的中國作為宗主國開始對這個朝鮮多方介入。日本對此很害怕,要發動日清戰爭。日本勝利,清朝姑且從朝鮮收手。像空氣進入真空地帶一樣,俄國進入朝鮮。俄國簡直像發現新天地的行為對於日本來說就是個恐怖。結果為趕走俄國折騰來折騰去,演變為戰爭。現而今想來,其後日本的近代由於過度意識朝鮮半島,犯了根本性錯誤。也可以有一種意見,那就是20世紀初不理會朝鮮半島就好了。只要充實海軍力量,縱令朝鮮半島變成俄國的,或許也不是那麼可怕的刀鋒。可是,當時的人的地緣政治學感覺,現在是無法想像的,已經嚇得不得了。不體諒這一點,就難以理解明治。譬如認為也能有不搞日俄戰爭的選項,但俄國刺溜次溜地侵入朝鮮半島,來到日本眼前,終於涉及日本,還能忍耐,不搞戰爭嗎?如果忍耐,國民的精氣神兒不就沒了嗎?這要是沒了,國家不就滅亡了嗎?如今可以有滅亡也無所謂的觀點罷,但當時,擁有國民國家才過了三十多年。正因為國民還是新鮮貨,難以在自己和國家的關聯之外考慮自己。因而可以說,在明治的狀況下,日俄戰爭是衛國戰爭。」

史學家研究表明,雖然尼古拉二世把日本叫猴子,說日本是野蠻國家,但他壓根兒沒想到這麼個落後國家敢跟俄國打仗。俄國並沒有南下朝鮮的意圖,或許當時日本人自己嚇唬自己,但司馬的威脅論就徹頭徹尾是後世為發動戰爭開脫罪責的編造了。似乎大和民族天然有一種莫須有的恐懼心態,總覺得周圍威脅它,它的近代化也像是對這種恐怖的民族反抗。《阪上雲》寫道:「那能量之一是恐怖,也許被外國侵略的恐怖以至引起明治維新,維新後擁有這樣的海軍。」司馬史觀得到保守知識人喝彩,例如比較文學研究家芳賀徹說:「司馬遼太郎出來,日俄戰爭才比較被正面評價,一下子改變了日俄戰爭觀。」拿右翼論點賣萌的藤岡信勝和西尾干二在合著《國民的麻痺大意》中揚言:說日清、日俄兩場戰爭是侵略什麼的,扯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