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棟觀點: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的─X和P到底在玩甚麼花樣?

2017-03-13 06:50

? 人氣

如果只考三科,是固定考國英數三科呢,還是讓考生從國、英、數、社會、自然等五個考科中任選三科?雖然國英數是重要的基礎能力.但是從學生多元適性的角度來看,當然是從五科中任選三科較符合多元適性的精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若考四科,是國英數三科必考,再加考一科社會或自然呢,還是五科中任選四科?站在學生多元適性的角度來看.當然也是五科選考四科較合理。

如果X只考三科,同級分的學生人數必然增加,如此一來,除了可以再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之外,還可以提高P的功能。P和學生的多元適性發展呈正相關,P的功能提升了,107課綱所強調的多元選修和多元適性發展的精神就能發展得更好。

P的升學角色增加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表現自然更受重視;但是對於學科考試能力很強的明星高中學生參加申請入學而言,卻是相對不利的。

教改很難一蹴可幾,必須循序漸進。X由現行的考五科改為五科選考四科,向多元適性的方向邁進了一步,但又不致太大步,可說是一個折衷方案。

爭議二、P1要不要納入檢定?要不要訂出最低採計比重?

許多大學輔導相關科系選才時,很重視學生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學習歷程和表現,然而,現行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的檢定項目,都是學測考科,無法篩選出高中學習階段在生命教育方面有傑出成績表現的學生。雖然申請入學的第二階段甄試,有P的設計,但沒有明確區分P1和P2,也沒有強制至少要採計多少比重的P1。

P1納入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的檢定項目,最符合多元適性的精神;但如前所述,教改應兼顧理想和現實,必須向前邁進,但第一步又不能跨得太大,因此現階段的大學多元入學改革方案,還不宜全面將P1納入檢定,但可以選擇一些科系,如設計和資訊等科系,試辦P1納入檢定;至於申請入學第二階段,則應明確訂定P1的最低採計比重,而且至少要達到25%的比重,才能將高中教育導引至107課綱多元適性的方向發展。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