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樂土》的迷思、破滅與經驗總結

2017-02-19 06:40

? 人氣

神力也是有限的。書中有一段,吉揚‧雅布生平首次走出太魯閣山谷,見到大海,震懾於壯闊的景觀和厚重的海風時,也感受到,「風裡沒有一點utux的氣息。那是強大而粗野的風,是沒有靈魂的風」──用現代的話來說,出了服務區,沒有祖靈的信號了。開戰以後,面對日本不恤民命的大隊人馬、有了地圖、數學等科學力量輔助而能越過山頭轟炸部落的大炮,族人雖單兵戰力高超、有祖靈加護、甚至擁有比日本員警還好的步槍(以前買到的),又善用遊擊戰法,亦寡不敵眾,也不禁動搖了信仰之心,懷疑utux是否真的比不上日本人的kagaku(科學)。後來,颱風將攻守雙方都困住,族人解釋為utux也只能竭盡最後的力量喚來暴風;吉揚雖狙了佐久間總督一槍使之墜崖重傷,但也終於在糧絕之後,考慮到毫無勝算,而為了族群延續,艱難決定投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書最精彩也最反諷的地方,在戰後的歸順式上:「日本人為了用族人能夠理解並遵守的方式完成歸順式,採取了傳統的埋石儀式……按族人的習慣,儀式原本應由和解雙方共同進行,但在日本人認知中,這只是被征服者的立誓歸順,因而袖手旁觀。於是這一場族人單方面參與的埋石立誓,彷彿不同親族合而為一的會盟。」不同於一神教的西方殖民者,日本人自己也還保持著包括泛靈信仰的神道,碰上其他泛靈信仰的民族,應該比較容易找到適當的溝通方式,然而傲慢使他們還是選擇了粗暴地將自己單方面想出來的一套強加於人。於是,便如簡介所說,這場「理蕃」戰爭反而凝聚了太魯閣人的共同意識,後來日本人除了樹立幾個模範生以外,也沒有達成他們所吹噓的「同化」。是否可以說,這至少有一部份,是因為近代化的體制,使他們忘卻了神道與「和」字的根本要義,泯滅了自家的巫性呢?可待另行研究。

臨近尾聲,總督府在臺北舉行「凱旋大祝賀會」,會場佈置被疾風吹得七零八落──這也可以認為是神靈的報復與警示,然而神力也只能給人心罩上一層陰霾而已;真正讓當局美夢落空的,還是人事。

《樂土》的宏大敘事,比電影賽德克巴萊大氣,這部小說並得到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取自朱和之臉書)
《樂土》的宏大敘事,比電影賽德克巴萊大氣,這部小說並得到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取自朱和之臉書)

佐久間離任返回日本以後不久後即黯然病逝,他極力堅持的古武士道與維新士風,還是壓不太下大正時代更講究資本主義與民權的潮流,而這和神道的關係不大;在台灣,佐久間死後,布農族和漢人的起義或許還能和utux扯上一點關係,但「德國人工樟腦技術突破」這種事無論如何不會是土著神所能影響的。無論看小說、看史實還是打遊戲[2],我們都能愈來愈看清人事與神道的分際,以及各自的極限。

但當然,日本當局也還是會堅持他們的一套神道設教。小說尾聲第一段,竟讓我聯想到《東方》系列作的典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