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海外併購潮 台灣何以置身事外

2017-01-05 06:40

? 人氣

在台灣代工業龍頭鴻海積極透過向上游整併的方式來提高其產業毛利的同時,其他的台灣業者卻遲遲未加入這波跨國併購大潮的行列之中。(資料照,美聯社)

在台灣代工業龍頭鴻海積極透過向上游整併的方式來提高其產業毛利的同時,其他的台灣業者卻遲遲未加入這波跨國併購大潮的行列之中。(資料照,美聯社)

全球掀起企業併購潮,美國跟日本企業都積極透過廉價資本從事併購活動,而在「2020」中國製造的政策推動下,大陸企業近幾年也透過併購或是跨國企業合作案強化企業本身競爭力,為了下次產業轉型做好準備及佈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遺憾的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台灣企業並未乘勢搭上這波全球產業整併大潮。根據統計,2015年全球企業併購件數達到61,271件,併購金額超過43,230億美元。然而,台灣所涉及的併購僅86 件,金額則是166.6億美元。台灣彷彿自外於這場全球企業併購大潮。

海外併購 台企興趣缺缺

據統計,2013年至2015年間,台灣企業併購雖急速成長,但細究成因可發現,台籍企業對海內外的併購在整體併購組成中的比例持續下滑;相對的,外企併購台企的比例則大幅攀升。這意味著外企一方面透過併購以取得台灣具有價值的投資標的,另一方面也積極主導台灣產業結構的重組。長此以往,台灣企業在工業3.0階段透過生產管理優勢在全球價值鏈中建立的話語權將損失殆盡。

從統計數據來看,相較於國際間熱衷透過併購來強化企業體質,台灣企業不僅缺乏意願,也未展現出擴張的野心。自2011年至今,台灣的併購案雖然呈現倍數性成長,但最顯著的成長點是外企併購台企。而在企業國內併購以及企業海外併購這兩塊最能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領域,台灣在2011年至2015年間並未出現較為顯著的成長。

2016年8月,經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批准後,鴻海最終以3,890億日圓收購了夏普(Sharp)66%的股權,順勢取得夏普的經營權,這是台灣企業最大宗的海外併購紀錄。在台灣代工業龍頭鴻海積極透過向上游整併的方式來提高其產業毛利的同時,其他的台灣業者卻遲遲未加入這波跨國併購大潮的行列之中。併購意願低落的結果,將使得台灣企業在新一輪產業結構重塑過程中喪失既有話語位置。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2008年宣布捐出9成個人名下財產做公益。(美聯社)
2016年8月,經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批准後,鴻海最終以3,890億日圓收購了夏普(Sharp)66%的股權,順勢取得夏普的經營權,這是台灣企業最大宗的海外併購紀錄。(資料照,美聯社)

近年,台灣資本市場上存在嚴重動能不足;此外,政府開徵證券所得稅更讓原本動能不足的台股成交量下滑。股價低迷導致企業資金籌措能力受阻,連帶影響業者推動併購的意願,也使台灣市場被私募基金(PE)形容為「一灘死水」。

2008 年,在金融海嘯過後,台灣企業海外併購金額來到波段低谷,全年僅1.87億美元。這些年來,企業進行併購意願雖然有所增加,資金動能仍舊不足,連帶導致台灣企業界難以出現撼動產業格局的大型併購案。

除了企業資金籌措能力不足,政府缺乏完整的產業政策論述,連帶導致企業難以「集氣合力」,方向不清更讓企業陷入「以靜制動」的消極情境之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