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禁絕中資到黨政軍條款,台灣以過時錯誤法令掐死自己

2016-09-23 08:10

? 人氣

中資買遍全球,政府再堅守棄絕中資的作法越來越難,未來也可能讓僑外投資越來越少。(取自網路)

中資買遍全球,政府再堅守棄絕中資的作法越來越難,未來也可能讓僑外投資越來越少。(取自網路)

台灣似乎擅長以過時且錯誤的認知、觀念、及法令,把原有的利多往外推,甚至以之「掐死自己」;日益嚴苛的中資投資台灣企業、近日喧鬧的「黨政軍退出媒體法令」、甚至執政者引為神主牌的全面廢核,都是其中顯著的例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年初總統大選後,「嗅覺敏銳」的財經官僚就已緊縮核准中資企業來台投資案,原本引發矚目的紫光入股台灣半導體案固然可預見全軍覆沒,即使是其它較小個案也難獲核准。但恰恰是這段時間,中國企業在全球「血拚」併購買企業。

根據統計,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交易金額達1340億美元,比前1年全年數字多近3成,也超過前兩年中企海外併購交易金額的總和。這個數字雖然比中國商務部公布的少很多,但主要是因為官方數據是以完成交易為準,且為了避免「中國買下全球」的觀感引發外國的敵意,官方亦低調以對。

這些併購交易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行業則遍布所有產業;高科技的半導體、封測、儲存記憶到電商,固然是主要的「獵物」,傳統產業的石化(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瑞士農化和種子就高達430億美元)、汽車,服務業的影視、旅館酒店到百貨、地產也在其內。

這個數字只是併購國外企業的金額,如果加上中資企業對外投資,數字是要翻倍。

這代表什麼?只要台灣希望能有外資來台投資,就越來越難完全排除中資;類似現在拿著放大鏡、顯微鏡找中資的方式,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把所有外資往外推─事實上台灣的外資直接投資已經少得夠可憐了。去年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的統計,台灣外來直接投資(FDI)28.3億元在211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5,在亞洲只贏過北韓和巴基斯坦!今年因為多了美光併華亞科33億美元,1-8月已僑外投資已比去年增加倍數,數字會好看,但排名恐怕仍是後段班。

當台灣把中資全往外推時,就發生許多可笑的結果;去年一家美國科技企業被中資併購,結果依照台灣拒中資的規定,其在台設立的分公司也必須裁撒,結果馬上是數百人失業。而急需資金拓展與建立中國通道的台灣科技企業,也因政策因素無法接受中資入股,被迫把數百億元的資金往外推,既無力再投資亦難留人才,未來前景難測。

近來再成為焦點的中嘉案情況亦同。投審會日前正式將遠傳電信「以債作股」方式投資中嘉案退回NCC,各界把焦點放在是否違反「黨政軍條例」。不過,卻少有人思考這個「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或許早已不合時宜、失去意義了。

其實此條款是當年為了讓包山包海的國民黨勢力退出媒體而訂,當時是有其正面意義與效果。但時至今日,國民黨早已垮到地獄了,其存在意義已小;更重要的是許多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有「政」的資金─不論是如當年富邦因併台北銀行而有台北市政府的持股,或是當年開發基金投資扶植的科技股,甚至許多政府基金購買的上市公司股票,稍有規模、績效不差的上市公司要「乾淨」到完全沒有所謂的「黨政資金」,難也。結果堅守這個條件,結果只是僵死上市公司,也讓媒體難擴張成長。

此外,2011年日本福島事件後引發的「廢核」風潮,其實也已消退─日本固然早已陸續重新啟動核電廠,美、法等國也讓核電廠延役;原本通過廢核的瑞士,其國會也表決通過,認為沒有必要將目前運作積效良好而安全的核電預設除役時限,當年因福島事件而怱怱作出的非核決議是錯誤的,應予修正。各國政府與科技界回頭理性看待核電,已不把廢核當必要且正確之路,所為者是檢討並加強核電廠安全─當然更不必提中、英、印度及其它國家仍繼續興建新核電廠機組。

當除了德國之外,其餘所有國家都不再走廢核之路時,民進黨繼續堅守全面廢核陣線,是否正確呢?民進黨廢核後要投資上兆建構其它電力供應系統,電價也必然上升,這樣作是否反而掐死台灣的經濟呢?

政府該想想這些問題吧,別用過時、錯誤的認知、觀念及法令掐死台灣經濟的生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