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東森案看日益嚴重又難以迴避的中資問題

2015-11-23 13:04

? 人氣

東森電視要以 6億美元賣給DMG公司,但卻傳此公司有中資背景。(圖片來源:東森電視官網)

東森電視要以 6億美元賣給DMG公司,但卻傳此公司有中資背景。(圖片來源:東森電視官網)

號稱為全球最大的華語電視網東森電視,昨日確定以6億美元賣給總部位於美國洛杉磯的DMG娛樂公司,接著又傳出此公司有中資背景,看起來這宗併購案要通過政府審核的機會不高。但由此案卻看出,未來台灣的「外資」投資與審查,碰到中資的機會將越來越高,台灣對這些滲了「中資的水」的外資,到底要還是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DMG表面上就是一家美國公司,但其母公司是在中國深圳上市的DMG控股集團,顯然又是中資企業;DMG控股集團董事長為肖文閣,出生與成長都在中共軍方家庭,也曾在中國政府部門工作,之後才到美國從商,身分又更敏感了。而這次其併購的標的又是敏感的傳媒,以台灣社會對中國的疑慮,這個案子要通過投審會、NCC的機會幾無。

不過,擋掉一個東森案容易,但未來要如何因應則難,因為,類似案例只會越來越多,中資早己「行遍天下」,台灣對來台的外資投資,想完全閃過中資,將日益困難。

大部份人的印象中,中國是全球吸引最多外資直接投資的國家,過去數十年,中國創造出的快速經濟成長,很重要的手段就是靠強力的吸金能力,每年千億美元左右的外資直接投資,撐起中國經濟的榮景。

但現在已不僅如此而已了,中國吸金能力如故,但同時中國也已搖身變為全球最重要的對外投資國家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從2005年之前每年不足30億美元,猛增到2006年的200億美元,2012年則為878億美元,2014年突破千億美元達1231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對外直接投資國。

依照中國官方說法,如果包括大陸企業在境外利潤再投資和通過第三地投資,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資本淨輸出國。今年預估對外投資金額仍維持千億美元的高檔。

近來深受矚目的紅色供應鏈問題,也可看出中國企業是如何的大步在全球併購。這3年來,中國科技產業不斷在全球併購或入股重要科技公司,手筆一個比一個大:如中國「國家隊」的紫光收購惠普旗下中國網路設備子公司、來台買下力成外還向群聯招手,又入股硬碟大廠WD成為第一大股東,而WD又剛花190億美元收購記憶大廠SanDisk。此外,也提出數百億美元想收購美光、AMD等全球性的半導體大廠。

其它科技公司的收購還有中興通訊收購德國阿爾卡特‧朗訊網絡服務部門、聯想買摩托羅拉移動、江蘇長電買全球第4大封測廠新加坡星科金朋、官方的武岳峰資本出手收購美商矽成半導體、阿里巴巴入股美國聊天應用廠商;南通富士通收購超微旗下封測廠等等。而根據統計,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幾乎包含了所有行業類別,累積投資額超過100億美元的行業就有:科技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採礦業、批發和零售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建築業。其勢之猛、其量之多、其散佈之廣由此可見。

中資企業近10多年來,已經持續在各國的股市掛牌,加上近年針對國際級大企業大手筆的入資與併購,還有「國家隊」基金的到處投資入股,許多企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來台灣碰到外資來台投資,要完全規避掉中資,大概會越來越難,而且越來越難分辨,其利弊亦更難釐清。

例如今天全球硬碟大咖WD要來台投資或併購企業,依過去標準是該高興歡迎,但現在其股份中已經有中資成份了─我們是該拒絕還是接受?

如果對這種有「滲了中資的水」的外資採核准,那麼那些限制中資投資的規定可能變成形同虛設;但如果採一律拒絕的「漢賊不兩立」模式,氣魄是很夠,但是否會讓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上日益邊緣化?最終對台灣是好是壞?顯然是到了該傷腦筋,想清楚及釐清限制管制中資投資的目的、標準、效果的時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