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萬安演習的意義何在?——回應呂秋遠

2016-04-24 06:10

? 人氣

「台北市105年軍民聯合防空(萬安39號)演習」於18日下午舉行,台北市政府特別演練「市府大樓遭遇飛彈襲擊」的狀況。(林俊耀攝)

「台北市105年軍民聯合防空(萬安39號)演習」於18日下午舉行,台北市政府特別演練「市府大樓遭遇飛彈襲擊」的狀況。(林俊耀攝)

著名公知呂秋遠律師,2014年寫了一篇對萬安演習頗不以為然的評論,質疑這樣的演習究竟意義何在?2015年則又發表了一則簡短動態,同樣對萬安演習嗤之以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話說在電影《星艦戰將》(Starship Troopers)裡的格鬥課,也有個學員問過類似的問題:「報告班長,現在只要按個鈕就可以發射核彈幹掉對方了,還要學用刀格鬥做什麼?」

班長的回應是叫他把手放在黑板上,然後射出手上的刀,把那個倒楣鬼的手釘在上面。「因為你只要射穿敵人的手,他就不能按鈕了。」班長一面叫救護兵一面說。

讓我們先從呂律師2015年的高見看起:

現在的演習,還特別挑在中午午休時間是怎樣?不然也挑下午三點讓我們喝下午茶吧!

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就故意挑選阿拉伯聯軍換班和用餐的空檔,把他們的戰機和跑道炸光光。以色列還發揮了祖先的管理天賦,算出阿拉伯人多久可以修好跑道,到時候再派裝滿炸彈的戰機去「驗收」。

而阿拉伯人也不忘投桃報李,1973年挑選猶太人的假日贖罪日猛攻以色列,雖然以色列成功趕走入侵的阿拉伯聯軍,但傷亡慘重到確定戰爭結束後才向民眾公布。呂大律師還真的傻到相信解放軍會發揮溫良恭儉讓的美德,等你好整以暇才來攻擊?

這種半調子的演習,究竟對於凝聚全民空防意識或增加空襲技能有什麼幫助?

因為等到真的空襲時,民眾才不會驚慌失措,互相踐踏。

演習如果視同作戰,解放軍都空襲了,把民眾關在房屋裡,車子靠邊停有什麼用?

為的是到時候救災車輛可以順利通行,不會跟民眾爭道。

解放軍不會攻打民宅的,第一時間肯定打總統府,北一女的孩子比較可憐而已,解放軍要解放台灣,怎麼可能打擊民眾?一定是轟炸萬惡的政客啊。

號稱武器精確度可以到「第一顆飛彈把牆炸穿,第二顆飛彈再從那個洞飛進去,炸掉裡面的東西」這種神話等級的美軍,都會發生K中中國大使館的意外了。呂律師真的認為解放軍的武器精確度會比美軍要高?

最後,解放軍都要攻打北台灣了,朱立倫為什麼還要去見習主席呢?

如果照這個說法,美國和蘇聯互相用核武瞄來瞄去的年代,雙方為什麼還維持大使級的外交關係?甚至於二次大戰時德軍進攻蘇聯的裝甲部隊在往蘇聯開拔途中,還和蘇聯援助德國的運糧火車打招呼。

唐朝的詩人王維曾說:白首相知猶按劍。你真的認為表面上的和平,就代表不用打仗嗎?由此可見,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的確相當成功。才能培養出像呂律師這種不知兵凶戰危,只知道講像「把阿帕契藏好、飛彈上好,國安基金也準備好」這種風涼話的「意見領袖」。

而2016年,呂律師對萬安演習提出了新的見解

我誠摯的認為,地震演習應該比防空演習重要一百倍,怎麼從來沒聽說要全民停止作息30分鐘,配合地震演練?地震很可怕,大家要更有防災意識啊!

2013年的萬安36號、2014年的萬安37號、2015年的萬安38號演習,都是綜合性防災演習。除了防空,想定狀況也包括了風災、水災、地震、海嘯等重大複合性災難。呂律師可能貴人多忘事,所以沒注意到他的建議,馬政府早已實行多年了。

以肯亞事件,台灣人的反應來看,中國只要「威脅」發射飛彈,我們就會有很多人要求投降了。幹嘛演習?

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中國已經「威脅」發射飛彈過了。還記得1995到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嗎?當時中國不也是以演習之名,威脅要發射飛彈嗎?

當時我正在澎湖當兵,只記得每天早上都有防空演習。當時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沒辦法回台灣,因為部隊要求所有官兵休假不要離營區太遠,萬一發生狀況才可以趕得回來,貫徹每個禮拜四經常喊的:與陣地共存亡。

或許我年紀太大,記性已經衰退了,總之我不記得當時有人要求投降。如果1996年沒有人要求,2016年應該也沒有人要求。既然沒人要求投降,那幹嘛取消演習?

或許呂律師會說,這是飛彈試射演習,跟威脅發射飛彈是兩回事。不過中外戰史都告訴我們,有些戰爭往往就是從軍事單位演習開始的。

引發中國對日抗戰的蘆溝橋事變,導火線就是日本駐軍在宛平縣的演習。更早以前,日本侵佔東北的柳條湖事變,一開始也是日本關東軍在南滿鐵路的夜間演習。甚至1986年美國對利比亞的空襲行動,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資料庫裡,也是代號為「Salty Nation」的軍事演習。

回顧二十年前的台海飛彈危機,不難發現戰爭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放棄因應戰爭的能力呢?

最後,我想講一個故事。

大家都知道紐約市的曼哈頓區以摩天大樓聞名。其中一棟摩天大樓裡,有間名叫Dean Witter Reynolds的證券公司,每三個月都會辦一次活動。活動當天,公司的保全部門會關掉辦公室所有的燈光和電源,然後要全部員工從辦公室徒步從安全梯走下來,離開大樓,到外面的街上集合。公司的保全主任會拿著馬錶計時,然後要求員工回到辦公室再走一遍。

很多員工認為有電梯為什麼不坐,要摸黑從安全梯走下來。更有人抱怨這個活動沒有意義,干擾了他們的日常工作。他們透過主管向保全部門施壓,要求取消這個活動。但是曾在美國和英國陸軍服役的保全主管Richard Rescorla向公司高層保證,這個活動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在幾年後的一個清晨,Rescorla的預言實現了。那一天,是2001年9月11日。我想大家也已經猜到這間公司的所在地:紐約世貿大樓。當這間公司所有員工照著每年都會走一遍的路線離開大樓時,才發現Rescorla的用心。

早在1990年,Rescorla就找了美國陸軍的反恐專家,評估他服務地點的安全性。他們得到了共同的結論:世貿大樓可能會成為恐怖份子攻擊的目標。而可能的攻擊方式中,包括了用私人飛機撞擊大樓。

在要求公司搬離世貿大樓被拒絕後,儘管遭受多位高層主管的抱怨,他還是堅持每三個月一次的撤離計畫。而他多年的努力也得到了報償,在911事件中,Dean Witter Reynolds大部份的員工都成功逃出世貿大樓,只有兩個人下落不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防災演習就算是例行公事,有總比沒有好。就像耶穌在《提燈備油的聰明伴娘》這個故事結尾講的:「你們要提高警覺,因為你們不知道我在哪一天和什麼時候來。」同樣道理,事件不一定什麼時候到,問題在於你是否做好準備。

哦,對了,後來Rescorla怎麼了?在發現第一架民航機撞擊世貿大樓時,Rescorla馬上拿起擴音器和無線電、跑到樓梯間指揮同事逃生。他唱著服役時的軍歌鼓舞士氣,直到最後一個人離開辦公室。

公司的員工最後看到他時,他正在幫助另一個行動不便的員工撤離。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走出大樓,從此下落不明。對一個軍人而言,或許他個人也會選擇這種結局。

*作者為自由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