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錯字,就砍頭!「中華優良傳統」文字獄,在今日有什麼不同?(下篇)

2016-03-13 07:00

? 人氣

第一部分罪證是查嗣庭典試江西所出過的試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首題——「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這是孔子的格言,錯在何處呢?雍正帝舉出《書經.舜典》中「敷奏以言」四字,說堯舜之世尚且以言陳奏,怎麼能說「不以言舉人」?查嗣庭用此為試題,是對朝廷下令保舉有所不滿,暗中譏訕。

◆ 策題——「君猶腹心,臣猶股肱」。講君臣關係,用的是孟子的話,沒有錯誤。雍正帝挑剔說:「為什麼稱君為『腹心』而不稱『元首』為分明不知君上之尊?」

◆ 《易經》次題——「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詩經》次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這又錯在哪裡?殿下群臣莫名其妙。雍正帝點出這兩題中有「正」和「止」字,內中大有文章。

◆ 且看《易經》三題——「其旨遠其辭文」,雍正帝讓大家注意,這是查嗣庭暗示人們要把「正」和「止」兩字前後聯繫起來思考,體會其中寓意。但究竟寓有什麼深意,群臣相顧愕然,

誰也猜不出謎底,只好由雍正帝自己解說了。他先從頭年汪景祺《西征隨筆》案談起,汪寫過一篇「歷代年號論」,說「正字有一止之象」,前代如金海陵王年號「正隆」、金哀宗年號「正大」、元順帝年號「至正」、明武宗年號「正德」、明英宗年號「正統」,⋯⋯凡帶「正」字的,都不是吉祥之兆。

雍正帝說, 查嗣庭的試題先用「正」,後用「止」,又暗示前後要聯繫,體會其中深遠的意旨,顯然與汪景祺同一伎倆,說「正」有「一止之象」,這不是惡意誹謗我的年號「雍正」又是什麼?後人說查嗣庭以「維民所止」為題得罪,大概就是由此推衍而來的。

第一部分罪證大致舉出以上各試題,雍正帝所作的結論是:「所出題目,顯露心懷怨望、譏刺時事之意。」

科舉考試,考官須從《四書》、《五經》摘取文句命題,按理說,不會有什麼政治風險。其實也不儘然。因試題涉嫌謗訕或太偏太怪而考官得罪的,在明朝已屢見不鮮。但像雍正帝這樣善於聯想、精於考求,能透過題面文字洞見出題者肺腸的,恐怕還前無古人。然而,雍正帝似乎也覺得這樣做難免穿鑿附會之嫌,難於令人心服,所以在解說第一部分罪證後,又向群臣說:「假如單就試題加以處分,可能有人會說查嗣庭出於無心,偶因文字而獲罪。」如此先抑一筆,然後又出查嗣庭第二部分罪證——兩本日記。

查嗣庭日記有如下兩項內容被雍正帝指為更嚴重的罪證:

第一,對康熙帝用人行政的批評,如戴名世《南山集》獄是文字之禍;方名因科場受賄正法是冤案;趙晉因科場案獲罪起因於江南流傳的一幅對聯,欽賜進士是濫舉;多選庶常如蔓草;清書庶常複考漢書過於苛刻;殿試時不能按時完卷被黜革進士是非罪;⋯⋯,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評論,有的查嗣庭並沒有說錯,有的則是他的偏見,但都是對康熙帝的非議和責難,帶有強烈的政治傾向,因此被雍正帝抓住了把柄,統通說成是「大肆訕謗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