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酒醉鬧學校,校長說「實話」卻讓事情更糟!沒想到里長一席「鬼話」卻輕鬆擺平…

2019-02-06 07:00

? 人氣

過去,人們總喜歡推崇能夠講「真話」的人,認為這樣的人正直又有擔當,是值得結交的人,能為我們帶來較正面的情緒收益。反之,人們總會去貶低那些「鬼話」連篇的人,認為他們不夠正直、胡說八道,經常只能帶來負面的情緒成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這樣的認知可能不一定正確。

有一次,在鄉下地方的一間小學裡,一位學校的家長委員喝了點酒,帶著幾分醉意在校園中散步,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太失當的事,但也引起了旁人側目。副校長當時恰巧在巡視校園,又恰巧沒認出這位家長委員,看他帶著酒意,就上前關心一下,想要將他請出校園。

「你不知道我是誰嗎?」

這位家長委員非常生氣,認為自己只是在校園內走走,副校長憑什麼可以來趕人?而且他好歹也是學校的家長委員,副校長竟然不認識他。

「這裡是校園,我的職責就是維護校園安全。」副校長認為,自己是學校幹部,本來就有關心校內來訪人士的職責,這個作為完全沒有問題。

兩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及立場,面子也都有些拉不下來,讓原本應該和氣的校園,產生了芥蒂及耳語,委員跟副校長只要一找到機會,就各自跟身邊的親朋好友們訴說著對方的不是。為了平息這場無聊透頂的地方紛爭,雙方還請了和事佬。

說「真話」的校長

既然是在學校裡,第一個想到的和事佬人選,當然就是平常做事有條有理,又能說「真話」的校長。校長認為,這個小誤會其實雙方都有錯,要和解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讓雙方都認知到自己的錯誤,只要放下身段各退一步,應該就能握手言和吧!

於是校長跟家長委員說:「委員,校園內畢竟不是適合喝酒的地方,你喝酒在先,副校長也只是盡他的職責,你就跟副校長道個歉,大家和氣生財嘛!」接著校長又跟副校長說:「副校,家長委員對學校畢竟有貢獻,你不認識人家未免太失禮了吧,你就跟他道個歉,大家開開心心嘛!」

這些都是真話,但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響嗎?

一位是位高權重的委員、一位是德高望重的副校長,兩人都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平常臉皮就已經夠薄了,要先低頭道歉,這個臉是怎麼樣都拉不下來的,校長的介入,似乎反而把雙方的矛盾擴大了。

說「鬼話」的里長

怎麼辦?最後只好再找來人緣好、擅長幫里民喬事情的里長。但里長要如何去處理這件事情?

結果里長打電話給副校長說:「唉唷,委員也知道自己喝酒不對,他私底下也有說對您很不好意思,您是德高望重的副校長,就給他一點面子,接受他的善意嘛。」

里長再打電話給委員說:「唉唷,副校長怎可能不認識您,他平常聊到您可是景仰有加,不過因為那天您沒穿平常的帥西裝,天色又暗才會一時不察,他也很不好意思,您就大人有大量,接受他的善意嘛。」

這當中其實加入了些里長自己編的好聽話,但這些本來雙方都沒說過的「鬼話」,卻在這場無聊的紛爭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讓兩人的矛盾就此解開。

看懂別人是什麼鬼,才能說出好鬼話

美國行銷專家賽斯高汀(Seth Godin)曾說:「行銷不只是你做了什麼產品,而是你說了什麼故事。」

喬事情有時候就像行銷,重點不是事實(產品)本身長什麼樣子,而是我們如何去形塑出雙方都滿意的說法(故事)。情緒這檔事,本來就是無形的,本來就不完全理性,校長與里長,誰說的話比較實在?

肯定是說「真話」的校長,他點出了雙方的錯誤:委員失態、副校長失禮。

然而實際上,最後能夠達到目的的,卻是說「鬼話」的里長。因為無論是位高權重的委員,還是德高望重的副校長,其實耳朵都很硬,很多話聽不進去,既然如此,不如用他們聽的進去的「鬼話」來溝通。

這個所謂的「鬼話」,可不是什麼胡說八道,而是懂得察言觀色,弄清楚目標聽眾的脾氣後,再依照不同的方式及技巧進行溝通。

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想說服人,不是靠理性,而是感性。」要掌握好人們的情緒成本,很多時候,並不欠缺說「真話」的人,卻很需要懂得講「鬼話」的嘴。

作者簡介|紀坪

紀堡記帳士事務所、紀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班,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碩士。斜槓青年代表,是記帳士、公司負責人、大學兼任講師、專欄作家。把觀察當嗜好,把寫作當練習,不喜歡標準答案,喜歡把腦袋放在不同位置思考問題。文風幽默風趣,總能從隨手可得的簡單故事中,發現令人驚豔的奇妙觀點!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情緒成本Emotional cost:財務報表看不見,卻是最昂貴的一種隱藏成本。》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