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孩在中國:她在沒水沒電、生火燒柴的麻風村,創造500個孩子的教育希望!

2016-02-27 12:00

? 人氣

我也想過,老天爺為什麼不是送一個傳教士、或是一個企業家進去涼山,而是送一個記者?或許當時麻瘋村最需要的,正是一支筆,把麻風村內的現象寫出來,迫使政府關注、改變政策,輿論並不是錢能輕易買到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議題能夠達到輿論效果,是結合了兩岸媒體的力量,由台灣媒體先發聲,後來大陸新聞界跟著注意到麻風村裡這些沒有身分的小孩問題,中央電視台也來報導。到了2005年,中國政府終於給涼山19個麻風村設為正式行政村,並實行戶口普查。讓沒看見的問題被看見,就是記者能做的事。

陪孩子走第一里路和最後一里路

張平宜:現在大營盤小學和中學已經納入政府的正規教育體系,希望之翼還在做的,包含學生車費、膳食費用、獎助學金等補助的募款,以及課餘時間的特色教育(比方說人權教育等等)。每年夏天,長期配合的大學學生,會帶著他們設計的教案到涼山舉辦志工營。這樣的經驗,對城市裡的學生而言也相當可貴,就像來自都會的我,在涼山成了更單純、知足的人一樣。

此外,我接下來還要做孩子的「第一哩路和最後一哩路」,也就是往下扎根的「幼教」,以及往上發展的「職業訓練」。

剛開始辦大營盤小學的時候,有些學生年紀不小才終於有機會就學,小學念畢業都快20歲了,我注意到太晚受教育的話很難改變一個人。生活習慣和觀念,最好從小養成。麻風村的許多小孩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時間外出打工,我常常看到他們全身髒兮兮地在那邊玩,或許他們也是快樂的,但是我想給他們一個更豐富、更有啟發性的童年。

幼教部分2015年開始試辦,暫時不收費,我們還在尋找最適合涼山的教育系統和教學方式,現在我們用小石頭當蒙特梭利教材、開闢小農場讓小孩種田,都是嘗試。大營盤的幼教,讓孩子能在愛和溫暖中長大,長成一個個喜歡學習的、快樂的人,也能減輕當地家長的負擔。

熱愛學習,就是擁有一對希望之翼

張平宜:至於往上發展,當然就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這個部分我2008年在青島成立「希望之翼學苑」,已經經營了7年。由於多數學生在大營盤畢業後,還是得外出流浪打工,加上早期畢業的學生年紀較大,如果繼續升學,等到要找工作時早已失去競爭力,我想到,我弟弟在青島投資工廠,於是提議讓願意到工廠半工半讀的小孩,早上進廠上班實習、學習技術,晚上繼續進修三個半小時的各式課程,為時兩年。當時小孩都一愣一愣,因為根本沒有聽過半工半讀這種概念。

希望之翼學苑的課程,英語、電腦列為必修,其他則由不同領域的志工老師開設通識教育,三個月一期。我們長期徵求能夠駐點半年或三個月的志工,由各個領域的社會人士來共襄盛舉,讓學生明白社會的各個層面,因此不論專長是電影賞析、音樂導聆,還是國際貿易、管理實務,都歡迎開課。而且教學相長,這些學生奮鬥的故事相當激勵人心,志工和學生是能夠互相扶持、互相學習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