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采華專欄】一個人的峇里島

2016-02-23 10:00

? 人氣

這個十四歲的哥哥會講俄羅斯語、德語、法語、峇里語和一些爪哇語, 他說學校只教英文、峇里語和一點爪哇語,其他全是網路上學的。 七歲的妹妹Sophie最愛講話,我說早上看到爸爸和你們一起浮潛,她說“那不是爸爸是叔叔!”哥哥趕緊插嘴說,「不是叔叔是朋友!」突然發覺這侵犯到他人隱私,便轉話題問待會是否回海灘餐廳吃晚飯,但妹妹接著說,「很久沒看到爸爸了,一年見一次吧,可能聖誕節的時候爸爸會來看我。」「爸爸賺很多錢。」哥哥很驕傲地說:「爸爸專門幫人規劃大型果園,就是因為這樣可以賺很多錢。」 之後我才了解,他們都在房間叫Room Service,不和媽媽一起吃晚飯。媽媽住海邊的小屋,小孩則和保母住在離海邊有些距離的游泳池旁,也就是在我對面的那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實說,有天晚上要晚飯送來房間還被拒絕,連這些小朋友都能做到的事,到處旅行的我,居然每天乖乖地去海邊吃飯。每個小孩會至少三種語言,我的孩子中文全忘了,看到小時候的錄影還被自己流利的中文嚇一跳。這些小孩行動獨立健康,彼此照顧,從沒看到他們喧嘩吵架,也沒看到哪個小孩找媽媽。父母度假和小孩住一間吵死人,這個俄羅斯媽媽自己和(男)朋友住的海邊小屋,我只有真心佩服!

所謂的正常家庭裏,每個人都必須為和平共處而犧牲奉獻,那就是每個人都要心甘情願地做每一件事,如果犧牲都是掛在他人的帳上,那和平也只是一種假象。媽媽常因為過度操勞,不耐煩為了小事罵小孩,一時雞飛狗跳,生活無光。 我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勉強,若把家庭看成是責任和義務,那家庭只是負擔而不是個隨時可以避風的港。

以女性角度出發,三十歲後的女人常常忘記當自己生活裏的明星。

 二十多歲時我在紐約蘇活區(SoHo)一家咖啡店打工,為的是學英文融入當地的社會,來留學就是要看和學當地人如何生活。在這短短的幾個月中,有不停的男子和我要電話號碼約會,從音樂家、百萬富翁(當時的美金百萬是比現在值錢的)到瀟灑的義大利人。女人的光當然不能僅靠男人給。一過 二十七八歲時,驚然發現自己怎麼沒人約了,當然我的專業工作侷限在辦公室是個因素,但警覺到自己得發光,為自己不停地發光。 女人是等人來追?還是自己去追尋想要的?完全是各憑自家本事,和自我期望值。

當然這個峇里島的故事還沒完,我不知道五年後這些小朋友會如何,但如果媽媽是快樂的,懂得當自己日子裏的大明星,那個家的和諧共處氣氛和我觀察到的那幾天,不會有太大的不同。

媽媽有氣度不斷自我實現,是一個家和樂的重要因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