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專訪》菜市場長大的小孩,無法忍受被考試和教科書綁架的教育

2016-01-03 08:00

? 人氣

作家楊照自認是菜市場長大的小孩,國中是足球校隊,說穿了就是放牛班,結果他考上建中,在學校裡編校刊,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取自楊照臉書)

作家楊照自認是菜市場長大的小孩,國中是足球校隊,說穿了就是放牛班,結果他考上建中,在學校裡編校刊,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取自楊照臉書)

「今天的新聞不會真的變成明天的歷史,充其量只會是『明天的掌故』。『掌故』和歷史還是有距離。掌故片段、瑣碎,雖然充滿了驚訝傳奇的趣味,能夠跨越時光仍然保持其趣味娛樂性,然而掌故就不是歷史,只能是歷史的邊緣殘餘。因為歷史擺脫不了判斷,擺脫不了『重要性』中心論旨。眾多紛紜的人類過往歷程,我們不可能留存全部、記錄全部,更不可能敘述全部。只能選擇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楊照《十年後的台灣》(2005,《印刻文學》)

做為一個勤勤懇懇不斷有著作出版的寫作者,反覆預視未來,不知道樂趣還是折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十年前,作家楊照寫了一本書《十年後的台灣》,那一年是扁政府的第二任,公投綁大選已經不知綁了多少次,兩顆子彈的凱道抗議才退,隔年紅衫軍即將繼起,作家用「未來歷史」檢驗現實並提出警告,隨手條列書中幾個章節:健忘症與過多的新聞(第一章第一節)、李扁路線賭中國終將崩潰(第二章第二節)、人民當家卻用情緒做決定(第三章第四節)、不再知道「教育」為何物的迷惘(第四章第一節)、將國家財政從失控懸崖邊拉回來(第六章第五節)…,作家用序章與終章想像十年後─二0一五年的台灣,答案不言可喻,書中幾乎每一個章節都還是台灣此時此刻的處境,作家美好的想像可能再花十年都未必成形。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曾經罵學生「笨蛋」,浪費生命當中最美好的時光拿去打工。王建煊顯然有所不了解,年輕學子生活中還有一項更可怕的浪費,就是將眾多時間耗在「考試」上。如果花時間打工是「笨蛋」,那花時間應付考試又如何呢?打工和應付考試有根本同樣之處,...

楊照貼上了 2015年12月31日

十年後的台灣,在進步中總讓人焦慮不安

十年後,楊照再寫一本書《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時報出版),作家在序言裡直言,他本來是要續寫《再十年後的台灣》,集中處理一個令他焦慮不安的矛盾:為什麼現實進步中的台灣,每天都有莫名冒出來的荒謬言行或現象,提醒我們這個社會並不真正健康。比對有成就的現實,和不安動搖的未來,無可避免的教育就跳出來成為最重要的課題,因為教育教出來的人,決定他們將組成什麼樣的新社會。

聚焦於教育並不意外,楊照在大二(二十歲)就衝著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製作的教育專題寫了一篇文章,文成而專題已經結束,他並未發表;二十三歲服役時參加《中國論壇》的徵文得到佳作,談的就是教育;三十歲不到出版的第一本評論集《流離觀點》第一篇文章談的還是教育,如今年過半百的楊照寫過不知多少與教育相關的文章,核心論點一以貫之:受教育不等於擁有知識,考試不等於學習,學習不能只依賴教科書。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關切?楊照坦言,「這是我自己的矛盾。」楊照是菜市場長大的小孩,國中是足球校隊,說穿了就是放牛班,結果他考上建中,在學校裡編校刊,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因為教官罵他們罵到以詛咒之言,「你們都考不上大學!」他總在升學考前的國二或高二賭一口氣,要叫下了詛咒的師長把話吞回去,「我是考上了,但這個過程其實很痛苦。對我而言,教育從來不是順理成章之事。」

建中
楊照是菜市場長大的小孩,國中是足球校隊,結果考上建中,在學校裡編校刊,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取自網路)

做為詩人、小說家、時事和文化評論人,楊照博覽群集是出了名的,這麼愛看書的人,卻是最不愛念教科書的人,身為菜市場裡長大的小孩,閱讀習慣完全是他自己的養成,沒人教他,他最痛的就是「課本和考試綁架了教育」。高三那一年準備國文考試,他連讀完薄薄的課本都沒耐性,他的做法是課本中選了哪位作者的文章,就找這位作者的著作狠狠的讀完,「因為有司馬光的選文,我硬是到商務找來《涑水紀聞》,全本看完,我看不起只看課本很會考試的人。」誠實如他,用了「看不起」三個字,或許重了點,但數數不要說當年同一年級,全台灣讀過高中的高中生,真的讀過、讀完《涑水紀聞》者大概兩個巴掌數不完。

錢穆。(取自香港中文大學網站)
楊照曾經為了錢穆的西洋史,和黃進興槓了一整節課。(取自香港中文大學網站)

不怕學生頂嘴,黃進興教他高分不是最重要的

喜歡思辨的學生並不好教,楊照回憶對他出國留學影響最大的教授黃進興老師,因為一堂課,黃進興說了一句「錢穆寫過所有西洋史的東西『對的也是錯的』。」讓楊照大不以為然,在課堂沒完沒了的和黃辯論,「我很尊敬錢先生,是知識上的感情。」即使跟黃進興槓了一整節課,期末黃進興還是給他全班最高分,不只如此,當黃進興知道他準備出國時,還主動找他提供「極為有用且珍貴的指導」。

黃進興。(取自台灣大學網站)
楊照回憶,對他出國留學影響最大的教授黃進興老師。(取自台灣大學網站)

比方說,黃進興建議他若當年就要入學,不要申請普林斯頓,因為當年有王汎森申請,余英時必然收王汎森,楊照的機會就少了(不知這算不算教育的內線交易?)最重要的,黃進興問楊照的托福成績,楊照得意了,他考了兩次,第一次六百二十分,第二次六百五十七分,黃進興要他用第一次的成績申請,楊照傻眼,原來美國學校申請入學五百七十分是低門檻,六百分是高門檻,若超過六百三十分,會用紙條加註?為什麼?「因為人家會認為你是從補習班硬補出來的,就要很詳細的查驗你的研究(學習)計畫。」反而增加難度。此外,推荐信千萬不能用通函,尤其不要讓補習班打好了讓老師簽名,這都屬「無效推荐」,在台灣所有行的通的「考試方法論」在國外都行不通。

作者楊照(林奕華攝/取自楊照臉書)與其新作《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時報出版)
作者楊照(林奕華攝/取自楊照臉書)與其新作《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時報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