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收入越低,反而越捨得花錢在孩子的教育上!直擊中國父母令人吃驚的競爭風氣

2018-12-16 07:00

? 人氣

這股「報班熱」的差別在於,學齡前孩子大多學的是「興趣班」,小學以後補的大多是學科。樂博樂博機器人創辦人侯景剛表示,樂博的學生集中在4~9歲,「在大陸,小學四年級是個巨大的分水嶺,在這之後,學生幾乎都會以補學科為主。」侯景剛認為,隨著新消費升級,以及80、90後當上爸媽,他們重視學前教育和素質教育(非學科類),希望孩子能快樂學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陸素質教育的課程五花八門,所有想得到、想不到的都有,體育類課程就有:功夫武術、花式溜冰、擊劍等特別課程。另外,大陸也很流行送孩子上表演和說話課。

3. 小孩教育是家庭最大的支出

精中國際兒童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羅貫庭,在台灣從事兒童創意美感教育多年,4年前到大陸工作、推廣教授兒童創意美術。他比較:「在大陸上課更貴,但家長都捨得掏錢。」台北一堂課大約台幣500~600元(人民幣兌台幣=1:4.5),在上海大約200人民幣,貴一點的甚至要400人民幣。換算下來,台北的學費相當於大陸三線城市的學費(120元人民幣)。

羅貫庭跑遍一~五線城市、巡迴演講。他觀察,藝術講座結束後,家長購買課程的平均客單價約5000人民幣,很捨得花錢栽培孩子。而且,家庭收入愈低,愈捨得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花錢。《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顯示,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家庭,超過半數為孩子準備的教育基金是家庭年收入的6倍。年收入8~12萬元、20~30萬元、50~100萬元的家庭,數字分別是3.5倍,1.5倍和1倍。在政策引導下,這樣的支出不斷墊高。

對比台灣,根據主計處「2015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不包括食、衣等花費,家庭花在教育、休閒與文化類的支出大約占1/4。

01
(圖/未來family提供)

政策帶動教育行業的新熱點

教育的發展與國家政策的推動密切相關。近幾年,大陸接連發布的教育政策,不僅為學校、學生、老師帶來變化,也為教育行業帶來新的機會,包括:

1. 素質教育:2014年新高考改革,不再只看分數,綜合素質評價(台灣稱「多元發展」)也納入大學錄取的機制;2016年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2017年「十九大」喊話發展素質教育。

2. STEM、程式設計教育:2015年關注STEM、創客教育;2017年明確指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程式設計)教育、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培養複合型人才。

熱點1:核心素養追求全人教育

素養(Competencies)是國際教育趨勢,許多國家的教育都朝向此方向調整,台灣108學年度即將上路的新課綱也以素養為核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