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藝術師 傳遞家的溫度

2018-12-03 12:26

? 人氣

走進置身於台南小巷內的一家建築事務所,推開紅色漆已些微斑駁的大門,迎面而來的是一位穿著輕便、笑容滿面的人,他是建築師黃介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介二曾經在建築師黃聲遠位於宜蘭的田中央事務所待過一段時間,後來隻身來到台南開事務所,專門接私人住宅的案子。黃介二透過手作設計的溫度讓業主們感受到他的心意,簡單的建築卻傳遞滿滿的溫暖。

建築與「人」息息相關

一個空間最重要的元素莫過於人,「我們塑造的是一個背景,如果把人拿掉,那這個空間就沒有生命力。」所以即使房子再大再漂亮,少了「人」這個重要的元素,就沒辦法形成一個舞台,讓該上演的戲碼上演,那房子就失去意義了。

(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人」的點綴讓整個模型更加生動。(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建築師和藝術家很像,都在創作,唯一不同的是建築師創造出來的空間有使用者,所以如何讓使用者在一個空間裡感到舒適,同時讓建築與土地有連結,都是設計時要思考的重點。

田中央 自由卻影響深遠的日子

黃介二讀大學時遇到了建築師黃聲遠,因緣際會下來到他在宜蘭的田中央事務所,這裡好山好水好自由,並且扭轉了黃介二原本對於建築的想像。「以前在唸書的時候,覺得建築師的形象就是穿西裝打領帶,然後就是在辦公室簡報啊。」可是當他看到黃聲遠,穿個短褲、拖鞋,不像是一個老師,才發現原來建築也可以這樣。

在田中央裡面沒有答案,沒有人會告訴你要怎麼做,你必須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在那個環境下我們永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一件事,也都從中間找到適合自己的路。」也是因此,黃介二認知到他不喜歡做公共工程,公共工程背後的黑暗面和利益關係,對當時單純的他來說是一大衝擊。「我可能適合在這種小小的房子裡面,好好的把事情做好。」雖然做公共工程的影響力很大,但是黃介二覺得事情沒有分大小,他反而覺得現在做的事比較適合自己。

「觀念這件事是別人搶不走的,你可以永遠帶在身上,到哪裡都會很受用。」在田中央學到的這句話,讓黃介二相信不管到哪裡都會走出一條路。因此離開了田中央,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台南,自己開創事業。

以身作則 做出生活品質

一進到黃介二的事務所「和光接物」立刻感到一種溫馨的氛圍,不管是空間還是燈光,都讓人有回家的感覺。不同於別的事務所制式化的上班,「我比較希望這裡像個家庭,不要變成一個有階級的公司。」黃介二把員工都當成夥伴,他覺得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彼此之間有互相可以學習的地方。另外他也希望大家盡可能不要加班,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好,這樣才有條件去告訴別人要怎麼生活。「你自己都沒有享受過好的生活品質是什麼,你很難設計出好的東西。」

(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事務所的各個房間都相通,方便大家互相討論想法。(圖片來源/李欣秝攝)(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做設計時如果出發點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就會忽略掉很多業主真正的需求。「我們要做的是透過我們的專業去協助他們。」黃介二每接到一個案子就會到當地去走走,去體驗那裡不同時間、季節會發生的變化。而設計的靈感往往是在這時候得到的,「有些東西好像原本就存在,我們只是把布掀開而已。」大部分是要打開你的感官,然後很細微地去觀察一些事情,有些答案就會慢慢浮現。

手作的溫度 私人住宅迷人之處

每個人一出生最一開始接觸的空間就是住宅,我們都是從一個家庭的空間開始長大的。可是現在很多住宅的空間都已經被建商所定義,住宅早已變成商品。

黃介二的事務所到現在還是堅持手作模型,他相信在某種程度上「溫度」會透過手傳遞到那個空間,當你真心要幫別人完成夢想時,別人就會感受得到。雖然很耗時間、成本,但是手工是無法取代的。事務所內的每個模型背後都有故事,曾經平行的人們,因為空間而凝聚在一起,這就是建築最大的魅力,讓幸福的溫暖渲染著整個空間。

(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事務所內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建築模型。(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而會來到事務所的業主基本上都是很認同他們的理念才來的。黃介二總是傾聽業主的需求,有耐心的去陪伴一家人直到房子完成,深入了解每個案子背後的故事,所以他總是和業主變成好朋友。

許多業主搬進去之後,會給黃介二很多有趣的回饋。他笑說有人每年邀請他去住,因此常常有免費的民宿可以住,也有人說以前親戚都不太會來他們家,最近卻很常來,自己都覺得很困擾。雖然嘴巴上這麼說,但是因為這個空間,很多事情都聚在一起,讓許多人擁有以前不曾擁有過的回憶。雖然有時候很多案子做到最後都賠錢,但是賺到的是這種無形的成就感,就足矣。

和光接物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

當初事務所會取名為和光接物,對黃介二來說是一個期許。「和光」指的是每個生命的原初都是光,光和光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也不會分你我。事務所是一個團隊,包容了很多同事、業主甚至做工師傅的個性、生命。「接物」除了待人接物外,另一個層面是去接引萬物。房子動工時,應該要對原本這塊土地上的生命表達一種尊重,不希望因為蓋房子讓原本的生態消失。

(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和光接物,是黃介二對於事務所的期許。(圖片來源/李欣秝攝)

黃介二也談到台灣建築業的問題,台灣的社會把勞工階層變成相對比較不優秀的,或是認為比較不會念書才會去做工。但職業無分貴賤,其實現在台灣最缺的就是這種專業技術的人才。像是日本有「職人」,只要你在某個領域做得很好,社會就應該要給予很高的肯定,大家才會更投入。

而在台灣,做工的人是被社會遺忘的人,做這件事對他們來說只是餬口飯吃,黃介二覺得不應該如此。如果社會不肯定這些專業技能的人,大家也不會投入,而年輕人更不會投入這塊。黃介二覺得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專長,應該各司其職,才能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教學相長 讓影響延續下去

黃介二現在也在成功大學教書,「人一輩子其實受老師的影響很大,如果自己有能力希望能把當初那個影響傳下去。」他總是和學生說要能夠培養一個別人沒辦法取代的能力,這樣就不用擔心生存的問題。最怕的是你跟在別人後面走,那條路會很辛苦,所以他鼓勵每個人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老天賦予大家能力,讓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去協助他人。黃介二找到一條自己很喜歡的路,用他的建築傳遞對「生活」的想像,也許不是什麼很酷炫的建築,但小小的空間卻凝聚深厚的情感,把他對建築的認識和感動藉由手作的溫度,透過建築延續在這塊土地上。

作者/李欣秝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喀報,原標題:生活藝術師 傳遞家的溫度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