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沒把她嚇跑,反而讓她認定「這輩子跟定侯導」─《聶隱娘》編劇謝海盟專訪

2015-09-05 20:00

? 人氣

「就像侯導說的,要做個背向觀眾的人。」眼前的謝海盟說得堅定,背向觀眾並非說不理會觀眾的感受,或是故意折騰觀眾,而是說創作的時候要全心全意。儘管知道永遠無法把理想百分之百執行,但沒有精力去顧及觀眾的感受是很自然的。不去揣摩讀者的好惡,不去猜想評審的傾向,而是全然專注於創作本身, 傾全力在跟作品對話。

孤獨牽起了謝海盟與侯孝賢之間的那條線,我很好奇這樣在創作上固執的兩人,下部電影想要合作什麼樣的內容?「如果允許的話,我想談現代城市生活中的疏離。」在謝海盟的眼裡,這疏離跟聶隱娘、跟她自己刻意站在人群之外不同,而是在人聲嘈雜的聚落中,仍無法自處,懷抱著巨大的失落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年輕人慣於扮演太多張不同的臉孔,在網路上熱情,在 line 上強顏歡笑。」究竟疏離是靠近世界的姿態和視角,還是被剝奪而生的感受?飽滿與乾癟的差異,都使得謝海盟想要去探索疏離的本質。

編劇謝海盟
 

大家常常說謝海盟是「文學家族」,但她始終認為文學有「家族」,而無「家業」,文學的靈感,不可以像農人傳承田地、企業家傳承事業一樣簡單地繼承給下一代,文學最終要面對的還是要回歸到創作本身。

一張紙一支筆去多年磨一劍的生活並不容易,有太多心慌無法安置的片刻,所以家人對謝海盟而言,從不是注目的壓力,反而是相濡以沫的相遇、相知、相惜,她永遠會「感激出生在這個家庭。」

生命的本質是孤獨,過程是寂寥而無聲。

在謝海盟外公朱西甯的紀念文章中,形容創作是「寫了稿子又毀了稿子的過程」,謝海盟也是如此地在自毀中去探索自身的信念,所以她早早就寫作了數百萬字的文學作品,卻鮮少公開發表,直至2015年,29歲的她憑藉小說《舒蘭河上》入圍台北文學獎年金計劃。

因為創作之於謝海盟,是一場無聲的顛沛流離,太順遂的結果,是在安定中去抹殺信念,可創作最具重量的本質,就是「信念」二字,有時堅持信念去重複做同一件事,在旁人眼裡看來是痴傻,可也不枉那句「對得起自己」了,所以她總是在車站候車,卻不見歸途,看似向著歸途,卻是又走向另一個車站。  

如同那日日夜夜在打造小金魚的邦迪亞上校,謝海盟也日日夜夜在鍛鍊她的文字。關掉沉重的現實,哄抱一群喧嘩的心事,依戀地回到孤獨的心靈,與時間磨合,寫下心中那片靜止的畫面。

文/女人迷編輯 Fantine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Womany女人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