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意識不是呼口號!同志真的性別觀念比較正確?⋯⋯他分析:那可不一定!

2018-11-24 13:38

? 人氣

3. 容易成為鎂光燈與新聞媒體之焦點,掌握較多話語權與詮釋權

除了近年因有機會修改民法而竄起的婚姻平權,以及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應納入同志教育,這兩項議題因公投成案而在今年較具話題性外,一直以來在台灣最容易博得媒體版面的圈內新聞,應該非各地的同志遊行莫屬了(且讓我們先忽略社會新聞中常特別標籤出性傾向的不當標題內容,這是另一件值得討論的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採訪同志遊行時,媒體常為了追求可看性與點閱率,被捕捉的影像多為願意展露身材、呼喊較前衛觀念標語,且有理由相信影像中的人多半具男同志身分。儘管在遊行中的多數人,其實包含其他非男同志的族群,或呈現日常打扮的民眾,然而因為上述理由,仍是部分男同志及其倡議的訴求與呈現的遊行意象,最容易被關注、被放大──當然同時也最容易被扭曲與移花接木。

當同志遊行自始至終即為了容納各種不同的聲音,讓所有人都能在活動裡自在呈現不同的樣貌、關注多元的性別議題,因此不可能針對某些族群或議題加以設限;自然而然地,主流媒體的視角便容易成為大眾觀看的視角,而這些因展露身材、因標語前衛的男同志較容易被關注,同時也不自覺地被賦予更多的話語權與對議題的詮釋權。

顯眼的裝扮容易吸引媒體,提高曝光機會。(圖/想想論壇)
顯眼的裝扮容易吸引媒體,提高曝光機會。(圖/想想論壇)

誠然,筆者並非因此認為這些被動增加曝光率的男同志,就應該要「改變」或「檢討」,但這些非自主獲得的額外紅利終究還是紅利,是獲得比其他族群或議題更多資源的既得利益。當性別倡議者不斷呼籲男性與女性皆該承認己身擁有某些父權紅利(如男性平均薪資較女性高、女性理所當然享受被男性保護),並應努力翻轉時,男同志相較其他多元性別族群有更多的曝光與關注,亦須提醒自己,雖然多元性別族群皆是受壓迫、追求平權的一方,然而男同志已然掌握更多資源,並非與其他人站在同樣的起跑點上。 

4. 「相忍為平權」,切割更多元、更小眾的性別議題

最後要來談談「相忍為平權」這個在同志運動──尤指婚姻平權──中出現的「妥協」現象。「相忍為平權」指的是「極力倡導台灣通過婚姻平權的人,期望其他倡議更少數、更前衛或更具汙名議題的人,別急著一次要太多,先讓婚姻平權通過,往後再談其他的事。」這裡說的其他議題包含愛滋、無性戀、娛樂性用藥或其他「感覺較無法直接聯想與婚姻平權相關」的議題。

有這樣想法的人其實不限於男同志族群,而根據筆者與關心性別議題的人討論後發現,這種想法可能來自二種觀念:

(1)考量性別運動雖有許多待實現的理想,然而實務上的操作尚難多個願望一次滿足,因此就考慮社會現況而言,婚姻平權議題似是最能引起原本不太認識其他性別議題的人支持,而通過婚姻平權後,將使更多異性戀發現同志的訴求並不真的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對往後推動其他議題有更大的幫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