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台灣,發跡倫敦:服裝設計師APUJAN專訪

2015-08-17 15:35

? 人氣

7
SS15 ENCOUNTERING A ROAMING SHEEP Detail(圖/Yun-Pin Chen)

那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動手做衣服的經驗嗎?

第一件作品是在大學的時候,而且是男裝,那時的題目是「幫自己做衣服」,現在回頭看是非常有意義的作品。當時的感想就是「做衣服好難」(笑)。但也因為那次體驗,讓我聯想到接下來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如果我能幫自己做衣服,那麼也能幫身邊的家人、朋友做衣服,為不同的場合設計。現在做衣服好一陣子,也會想或許有天能幫朋友的婚禮設計,分享朋友的喜悅。品牌成立後陸陸續續也替藝人、歌手設計演唱會服裝,去理解、思考他們想表達的氣氛或概念,讓觀眾能更直接感受。服裝發表現場我與我的作品是主角,但在與其他領域的創作者合作,我便是配角,透過衣服去突顯合作對象的想法與特質。在這些不同情況下的想像,其實更讓我體悟到,也許我能藉著服裝設計試著去替世界帶來更多美好,甚至改變些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8
SS15 ENCOUNTERING A ROAMING SHEEP Detail(圖/Yun-Pin Chen)

從倫敦 Royal College of Art 畢業至今,你在倫敦也待了不算短的時間。現在對倫敦是否依然抱有好奇?

即使到現在我仍覺得倫敦是個發掘不完的城市。倫敦國際化、複合化,它的魅力與文化來自世界各地,並非單靠倫敦自己產出。在那裡不管是倫敦土生土長,或來自世界各地而聚集於這城市的人—包含我們自己,都是構成所謂當地文化的一部分。這些元素讓倫敦文化的節奏變動非常大,每天都有新的事發生:新的展覽、新的店家、新的表演,帶給倫敦居民源源不絕的生活養分。當然,一個城市一定會有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地方,像倫敦就無法與台北的便利性、效率或物價相比,但這仍不減我對倫敦生活的熱愛。倫敦帶給我很多靈感,只是作品裡的反映不會那麼直接。很多想法是在心中存放很久,半年、一年、甚至從大學就有的構想,隨著平常生活的累積與吸收,有時需要的是一個 trigger 將想法釋放。所以我不會特別為下季主題特別去倫敦哪裡,而是從倫敦生活的累積,在心底逐漸轉換成新作品靈感。某些地方的確會帶給我直接的刺激,像是博物館。我非常喜歡博物館,V&A 或現代感濃厚的 Barbican 等等。雖然跟服裝沒有直接關係,但不管歷史悠久或當代美感強烈,都會有不同的觸發。

9
(圖/Yun-Pin Chen)

平常是否有特別著迷或帶給你靈感的收藏物品?

平常最愛蒐集的應該是書吧!我很愛看書,但不會侷限自己在特別的主題,想看的、喜歡的就會去讀。也許是我成長背景的關係,在成長過程裡接觸各式各樣不同的書籍,自然而然地有與朋友交換或互贈書籍的習慣,閱讀也成了自己最隨手可得的興趣。拿到喜歡的書,我通常會一口氣甚至一天內把它讀完(笑)。雖然沒有挑特定主題,但推理小說的確看很多,像東野圭吾、伊坂幸太郎等等。三國志之類的歷史書籍也看很多—我單純自己喜歡研究這個主題,所以各種版本或相關書籍都會閱讀。超現實、科幻、奇幻類型的作品也很喜歡;文學類作品當然就更多,不管是古典文學、日本文學、鄉土文學或是其他外來語翻譯作品也是大量汲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