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掩埋場未來何去何從?外國政府做法超乎你的想像

2018-11-11 00:00

? 人氣

新加坡政府將實馬高垃圾掩埋場改造成觀光旅遊景點。(圖/新加坡國家環境局)

新加坡政府將實馬高垃圾掩埋場改造成觀光旅遊景點。(圖/新加坡國家環境局)

永續發展近年來已成為世界各國所重視的概念,台灣也搭上此潮流積極推動「循環經濟」,許多業者開始在廢棄物中「煉金」,從而創造出循環經濟的產值,例如從廢棄的3C產品中提煉出貴金屬,或是利用新技術將廢寶特瓶、輪胎等石化製品化為再生原料,提高資源的再利用率。然而,循環經濟聽起來無比美好,但無論如何在循環的過程中,仍會有廢棄物產生,最終如何處理仍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廢棄物掩埋場的未來究竟要何去何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建智知識管理公司10日舉行第二場「環境教育專家對話論壇」,論壇延續上次對於國內事業廢棄物處理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對事業廢棄處理的未來想像,現場邀請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長葉欣誠、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中國科技大學設計中心主任周天民、TVBS新聞台副總監楊樺出席與會。

論壇主持人、建智知識管理公司總經理余佳璋開場,舉行第二場「環境教育專家對話論壇」,論壇延續上次對於國內事業廢棄物處理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對事業廢棄處理的未來想像。(圖/風傳媒攝)
論壇主持人、建智知識管理公司總經理余佳璋開場,舉行第二場「環境教育專家對話論壇」,論壇延續上次對於國內事業廢棄物處理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對事業廢棄處理的未來想像。(圖/風傳媒攝)

論壇主持人、建智知識管理公司總經理余佳璋指出,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但是必要存在的過程中,是否能通過環境工程和地景造型設計讓廢棄物處理和掩埋場有更好的發展,以及透過環境教育和媒體傳播讓台灣環境議題有更理性的思考。

談到掩埋場的問題,葉欣誠表示,環境工程技術不斷與時俱進,其中的內涵和態度也在改變,現在不再只追求技術面解決後端問題,而是透過源頭減量和全盤規劃,讓最終處置的廢棄物降到最低,最後才是面對掩埋問題,如何讓掩埋場從興建、使用到後來的復育過程,對周遭環境產生最小影響,甚至成為城市造景。

掩埋場不再可怕 復育後化身成觀光勝地

張添晉表示,以現有技術也能把過去簡單掩埋的掩埋場活化後進行分類,無機資源可以用來作為營建土方等工料再利用,有機資源主要是塑膠及可燃物則送到焚化廠回收熱能,而金屬部分就提煉出來成為有價資源。而經衛生掩埋的掩埋場,經過10至20年就可以進行復育,重新進行高值化的利用。

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圖/風傳媒攝)
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圖/風傳媒攝)

張添晉在會中也分享了國外的新加坡實馬高、日本東京灣和國內高雄西青埔等掩埋場成功改造的案例。他指出,實馬高掩埋場是在海域空間創造出新生的人工島嶼,新加坡政府透過廢棄物完善處理以及環境改造,在2005年7月開放民眾上島進行旅遊、釣魚和賞鳥等活動,現在更請環團來辦環境教育。

張添晉表示,環境教育除了需要媒體傳達正確的環境知識,人民和企業也應該將廢棄物減量達到極致,政府則在法令和管理做好前瞻性的規劃,三者必須一體共同努力達到資源循環的目標。他強調,台灣地狹人稠,不可能走回頭路。

周天民則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掩埋廠問題,他表示,掩埋場多是在人煙稀少的地方,不會有擾鄰的困擾,同時佔地面積寬廣,在復育時非常適合做為實驗性藝術的場地。他也舉2017年美國加州朋地岡(Puente Hills)垃圾掩埋場的改造計畫為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