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時機」⋯家庭間的「性別糾結」,一位精神科醫師的銳利觀察

2018-11-13 16:28

? 人氣

劇情突然急轉直下,現在在診間出櫃的是哥哥,出櫃的內容是「基督信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沒預料到會有這樣的發展,但馬上意會到,這樣的發展實在再自然不過。

好一部分的同志,是在被逼到情緒崩潰時,才終於跟父母出櫃,甚至有一些人將「出櫃」視為對父母的報復,報復他們不了解自己,報復他們對自己步步相逼,報復他們跨不過世代之間的鴻溝。

「出櫃」背後,有這麼糾結緊繃的殺傷力,這不只在於出櫃同志身分,恐怕也可以應用在出櫃任何「父母所難以忍受的身分」—— 例如基督徒。

一個家庭,兩個衣櫃。

一個是不想當醫生;一個是不想當女生。

一個是基督教的出櫃;一個是跨性別的出櫃。

在台灣的民間信仰當中,還有許多家庭,是無法接受孩子信仰基督教這種外來宗教的。諷刺的是,在台灣依然經常聽到某些基督教派對於同志的歧視與否定,這時卻不免感嘆,既然都是篳路藍縷,何必彼此相逼。

*               *             *

診間的時間有限,精神科醫師也不該自詡全能,暫時無法處理的議題只能先放下。於是我跳開哥哥的基督教信仰議題,希望能夠創造多一點機會,讓小艾對家人說說自己的感受。

我讓小艾在家人面前娓娓道來自己從小對於女生的角色多麼尷尬、生硬,對於青春期的女性性徵多麼厭惡,對於被稱呼「妹妹」、「學妹」、「一個女孩子家」多麼抗拒,又對於這樣的「不一樣」一再被忽視、被否定,多麼地無力。

小艾的媽媽感受不到嗎?當然有感受,但是對媽媽來說,正視這樣的小艾是多麼困難的事,彷彿一旦承認了他的感受,小艾就會真的變成男生,回不去了。

小艾聲淚俱下,細數這些不該屬於他的身分、不該長在他身上的器官,媽媽坐立難安地聽著他的描述。可以想像,光是聆聽,對媽媽來說也是一種折磨。

媽媽很勉強地吐出一句:「可是我覺得,你穿女裝滿好看的,你穿女裝的時候也很自在啊……」

小艾氣炸了。「我的皮膚又不是長在你身上!你根本不知道我到底自不自在!」

我接話:「小艾,這你就不知道了,你的皮膚當然長在媽媽身上。」

小艾和媽媽一起錯愕地看著我。

我接著說:「你有沒有看過,走在路上,經常都會有媽媽跟小孩說:『天氣很冷,會著涼,把外套穿上!』但是小孩明明就覺得很熱,不想穿,僵在那邊。我跟你說,全世界的媽媽都一樣,永遠都會覺得小孩感覺體溫的神經細胞長在自己身上,就算兒女已經五、六十歲了,也不會改變。」

媽媽笑了出來,說:「對啊,我自己的媽媽也是一樣,到現在都還會罵我衣服穿得不夠多。」

我想,小艾和家人,還有包括我自己,都該從這麼沉重的氣氛中透透氣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