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時機」⋯家庭間的「性別糾結」,一位精神科醫師的銳利觀察

2018-11-13 16:28

? 人氣

小艾說:「我希望在碩士畢業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都還沒出來賺錢就想要變性!你根本就還沒有社會經驗,怎麼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因為我不希望我畢業的時候,還是那個討厭的性別!」小艾說出了好多跨性別者最單純也最艱辛的願望。可惜這麼基本的願望,一般人太習慣擁有,因此太難體會。

哥哥音量越來越大。「我也做我討厭的醫生很久了,但是我以前也不敢離開啊!我一直到現在當了主治醫師,存到一些錢,才敢離職。你什麼都還不是,怎麼知道這是最好的時機?」

「我們就是不知道……誰會知道?你也不知道,可是還是要做啊!」小艾幾乎是握著拳,艱辛地反擊。

我猜,小艾想要講的是,沒有人能夠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時機,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做與不做都有可能後悔,誰能幫別人代為決定?

只是家人當前,有幾個人能好好地把話說清楚呢?

我提醒自己,我太容易進入同理小艾的狀態,但這時候精神科醫師最好閉嘴,忍住自己的衝動,不要幫小艾辯論。

「原來哥哥也是醫生?」但這件事讓我覺得非常值得深究。

「是,以前就是成績考太高了,變成沒得選,我爸媽都叫我要念醫科,我就不甘不願地念到畢業。」哥哥說。

這種抱怨聽在很想考上醫學系的人耳中,應該非常刺耳吧。

「但是我現在終於受不了了,而且因為我有能力了,才能夠離開。」哥哥說。

我對哥哥說:「你不得已當了醫生、小艾不得已當了女生,你們都為了這些不得已在奮戰,其實哥哥應該最能同理小艾吧?」

「這兩件事情不一樣啊!醫生不是天生的,但是性別是啊!是男是女是神造的、自然的,現在科技太發達了,才能夠變性,這是違反天然的!」

「什麼是先天?什麼是後天?」是這個門診中最常出現的疑問,但當這個經典的問題出現時,背後可能隨之帶出家人的文化背景與宗教信仰,這又是另一個難以用邏輯言說的罩門。

雖然醫學在性別認同與性傾向上,發表了無數篇「先天或後天」的辨證研究,一再地證明了「性別認同」並非教養因素能夠解釋,也不是外力能介入,但這些科學的語言,化解不了親子間的窘迫情感;而診間也不該是醫學知識的展演,我們必須繞路而行。

「我以前曾遇過跟你們很類似的家庭,他們是一個孩子不想當醫生,另一個孩子想變性。不一樣的是,那個家庭的父母比較能夠接受小孩變性,反而不能接受小孩不當醫生。」我說。

辛酸的華人家庭。

「真的啊?」媽媽笑了出來。「對啊,你不當醫生,你爸爸也是很生氣啊。」媽媽對哥哥說。

「你們只會生氣,你們知道我喜歡的是什麼嗎?」哥哥壓抑著怒意。「我不想再跟你和爸說這件事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