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日本「一億人白痴化」的元兇竟是它!

2015-06-22 17:07

? 人氣

評論家大宅壯一憂心電視會使全國一億人口都變成白痴。(圖/flickr@Candida.Performa)

評論家大宅壯一憂心電視會使全國一億人口都變成白痴。(圖/flickr@Candida.Performa)

在高度經濟成長的時代,許多人離開了農村,進入到城市裡工作。從一九五○年到一九七○年,短短二十年內,東京的人口增加數就超過了五百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人口不僅為新興的工業提供廉價勞力,也開啟了日用家電的新市場。離開家鄉的年輕人,在都市裡成家立業,建立新的家庭,也成為新一代家電的消費者。因為經濟成長,日本的一般民眾也能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

在眾多家電中,以黑白電視的地位最為重要,它和冰箱、洗衣機並列為戰後的「三神器」。當時超過九成以上的日本家庭,都擁有一台電視機,幾乎等於日常生活必需品。

一台小小的電視機,改變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無論是皇室婚姻還是棒球比賽,又或者是臨時爆發的新聞事件,日本電視台都能提供同步的實況轉播,當年明仁與美智子的婚姻只是眾多的例子之一。一九六三年,美國甘乃迪總統遭到暗殺的畫面,也隨著衛星轉播,在日本的電視螢幕上重複播放。

只要打開電視,觀眾可以親眼見證全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是過去難以想像的經驗。

電視也改變了日本人的娛樂生活,從前的人們閒暇時讀書、聽廣播、看電影或是參加表演活動,如今這些活動都被看電視取代。因此,在電視台剛起步的時候,日本的電影公司對這個競爭者充滿敵意,甚至要求旗下演員不得參與電視劇演出。找不到大牌明星的電視公司,也只能先引進美國的戲劇來墊檔,沒想到卻大為風行,讓美國的電視明星意外地打入日本市場。

當然,電影公司的防堵策略沒能維持太久,日本的電視觀眾人數不斷增加,收視時間還比國際平均時數更長。根據一九六五年的調查,一般日本人平均一天會看兩個多鐘頭的電視,家庭主婦更長,將近四個鐘頭,電影根本無法與之比擬。隨著市場的變化,許多電影明星開始轉戰小螢幕,參與電視戲劇演出。觀眾在哪裡,哪裡就是娛樂事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但是,也有人對於電視帶來的大眾娛樂感到不滿。早在一九五七年,一位以毒舌為名的社會評論家大宅壯一就說,電視台為了追逐收視率,推出一些低級的節目,會使日本人停止思考,最後將讓全國一億人口都變成白痴。

2234
社會評論家大宅壯一憂心,電視帶來的效果會讓全國一億人口都變成白痴(圖/flickr@ Pikturewerk)

日本人喜歡用「一億」來代表全國人民。二次大戰期間,日本軍方宣傳的口號之一就是「一億一心」,要全國民眾團結,一致對外;到了戰爭後期,日本的勝算越來越渺茫,又有人喊出「一億玉碎」的口號,就是要不惜任何代價,以保衛國家的生存;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則提出「一億總懺悔」的說法。大宅壯一的「一億總白痴化」,也是借用這個典故。

不過,「一億總白痴化」的口號,並沒有澆熄日本人對電視的熱情。沒多久,彩色電視在市面上推出,很快就取代了原本的黑白電視,將電視帶來的感官刺激和娛樂效果,推向了新的境界。

日本廣大的收視群眾在一九六四年十月十日這一天同步轉開電視,觀看一場盛大活動:東京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這是一場遲到的奧運會。早在二十多年前,日本就曾經獲選為奧運的主辦國,不過,當時由於日中戰爭爆發,日本不但遭到其他國家抵制,國內也出現了反對的聲浪,那場應該在一九四○年舉辦的奧運會,最後只能胎死腹中。

二十多年後,日本捲土重來,又一次爭取到了奧運會的主辦權。為了迎接這次難得的機會,日本政府大手筆地砸下了一兆日圓的預算,推動各種建設──當時日本一年的總預算不過三兆多。

之所以花費這麼多錢,不只是為了建設奧運場館,更重要的是,日本藉著籌辦奧運會的契機,大幅改造了東京周邊的交通網路,包括拓寬道路、建設新的地鐵路線,並完成連接機場與市區的高速公路與單軌電車。但這一兆日圓中超過三分之一的花費是在建造日本的第一條高速鐵路,也就是東海道新幹線。

其實,早在一九四○年代,日本就有建設高速鐵路的計畫,但和東京奧運一樣,這個計畫最後因為戰爭而停滯,戰爭結束後十年,同樣的構想才又重現江湖。

為了順利推動新幹線的建設,日本政府除了編列大筆預算,還向世界銀行借了八千萬美金。在建築團隊日夜趕工下,從東京開往大阪的這一條路線,終於在趕上期限內、奧運開幕式的九天前宣告完成。

九天之後,剛剛興奮迎接新幹線誕生的日本人,又一次歡欣鼓舞地看著奧運會的聖火在東京點燃。聖火從奧運會起源地希臘開始傳遞,穿越過半個地球,最後以沖繩為起點,進入日本本土,然後兵分兩路,環繞日本全國。聖火所到之處,都讓在地居民興奮不已;東京奧運不只屬於東京這座城市,它是全體日本人的盛宴。

2234
人們只要活得輕鬆快樂,不要嚴肅的思考(圖/flickr@ katsuuu 44)

超過五千名來自全世界的選手,參與了這次的奧運會。日本觀眾對於每一場比賽都投以高度關注,電視轉播的收視率屢創新高;其中最受矚目的一場比賽,是日本對決蘇聯的女子排球總決賽。

身為地主國的日本,最後拿下十六面金牌、五面銀牌、八面銅牌,戰績在所有的參與國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與蘇聯。

不過,獎牌數目只是次要。對日本而言,東京奧運更重要的意義,是代表國家終於擺脫戰後低迷的氣氛,也象徵享受了高度經濟成長的日本人,能夠再一次有自信地,站上國際舞台的最中央,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

在奧運結束隔天,推動高度經濟成長的池田勇人向全國宣布,因為健康因素,必須辭去首相一職。一年之後,池田因病逝世,但盛大的奧運會,已為他的政治生涯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因為高度經濟成長,日本社會的風氣慢慢地轉向。像安保抗爭那樣政治上的激烈活動,不再是社會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消費與娛樂超越了一切,人們只要活得輕鬆快樂,不要嚴肅的思考。

大宅壯一的「一億總白痴化」之說,或許真的有幾分道理。

或許是物極必反,就在十年高度經濟成長走向末期的時刻,日本社會又出現了騷動不安的氣氛。從一九六八年起,抗爭在全國各地接連爆發。

那本來就是個屬於青春與反叛的年代,學生運動在全世界風起雲湧地興起。當時美國捲入越南戰爭,勝利的希望看來十分渺茫,政府卻不斷將年輕學子送上前線,看著他們為國犧牲,反對戰爭的學生們,喊出了「只要做愛,不要作戰」的口號。

以美國學生為首的反戰風潮,很快地席捲全球,日本也沾染了這股風氣,理想主義又一次在學生之間蔓延。他們擁抱自由、反抗權威,渴望解放。除了越戰之外,日本學生還有另一個抗議目標:一九六○年簽訂的新安保條約。當年的條約期限是十年,也就是說,再過不久,美日雙方就要討論是否將條約延長。這也喚起了許多人對於當年抗爭的記憶。

在一些人眼中,高度經濟成長期的日本,社會氣氛卻是沈悶到了極點。學生畢業之後,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一份穩定的職業,然後工作到退休。日本的終身雇用制度,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很多人的一輩子,就是如此千篇一律地度過,就像是一台巨大機器中微不足道的小齒輪。

對年輕的學生來說,這樣的社會簡直要讓人窒息。

2234
「各位前輩的高中生活,是灰色的!」(圖/flickr@Azlan DuPree)

人生的未來已經夠黯淡無光了,此時日本的大學學費又不斷高漲,最終點燃了學生運動的火種。抗爭活動一場接著一場,不僅席捲了各大學,更往下延伸到了高中。

當時的畢業典禮,變成高中生們表達憤怒的場合。他們或者拒唱國歌、或者領到畢業證書當場撕毀,任何能夠表現反叛的行為,看起來都是如此具有吸引力。就連畢業生的演講內容,內容也越來越激烈。一九六八年福島高中的畢業生代表就在致詞時高呼:「現在的高中,已經不是人格形成的場合,而是大學入學的考試輸送帶,教育中已經沒有人性了。」

隔一年,埼玉縣立浦和高中的畢業典禮中,在校生更對著滿場的畢業生說:「各位前輩的高中生活,是灰色的!」

而最激烈的一場抗爭,出現在日本第一學府東京大學。

一九六九年一月十九日那天,一群學生佔領了東京大學校園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安田講堂」。安田講堂的中央有座高聳的塔樓,站在最高處,恰好可以俯瞰整個校園。學生們手中拿著石頭,甚至是汽油彈,守護著這座堡壘。

講堂的外面,則有八千多名的警察,將學生團團包圍。警方出動了警備車和消防車,還有直升機在講堂的上空盤旋。他們動用催淚瓦斯和強力水柱,希望能儘快瓦解學生的抵抗。當天下午,警察衝破了學生的防守線,逮捕了六百多人,這場激烈的學生運動,才終於被迫劃下休止符。

因為這個事件,東大入學考試被迫取消。那一年,東京大學沒有任何一位新生。

學生的抗爭看似手段越來越激烈,但獲得的社會響應卻是越來越少。有些激進的運動人士想要獲得更多關注,甚至發動綁架人質的恐怖行動,結果更是引起了外界的反感,支持的群眾迅速流失。

一九六八年的抗議,看來像是曇花一現。大多數的年輕人,最終仍然穿上了西裝,走進了辦公室,成為這個名為社會的巨大機器中的一個小齒輪。每天下班後,他們能夠享受的娛樂,或許就不用花費力氣、也必不動腦筋地轉開電視的那一刻。小螢幕創造了一個多采多姿的娛樂世界,也麻痺了他們對社會曾有過的憤怒。

【作者簡介】涂豐恩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碩士,現為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

本文經授權摘自平安文化出版《大人的日本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