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給孩子吃最好!亞洲最佳女廚師設計「異國風」營養午餐,日式、泰式都端上桌!

2018-10-14 10:00

? 人氣

除了推廣全新食譜,灃食教育基金會也宣布將舉辦「校廚烹飪大賽」,希望能激盪出校廚之間的創意,從廚藝交流中使校園午餐的美味更進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餐盤美學 啟發學童對於飲食的興趣

除了以校廚的培訓來改善校園午餐的美味與品質,校園午餐的餐盤與用餐環境也能很有學問!營養5餐計畫邀請到工業設計之父謝榮雅設計出符合國小學童健康需求之可攜式分隔餐盤,除了達到可密封、好清洗、好攜帶,還讓校園午餐的擺盤視覺效果更上一層樓。

謝榮雅強調,孩童們使用的食器與菜色的擺盤是很重要的,「日本將校園午餐當作教育很重要的一環,這個教育理念除了食的教育以外,還包含到美學教育」謝榮雅認為這就跟帶孩童們去美術館參觀的概念相似,目的是為了讓孩童們學習美學,而餐盤便是小朋友每一天用餐都會看到的,是更貼近、更日常的美學教育,因此不能忽略食器對於孩童的視覺教育。

將校園午餐與飲食教育結合 讓孩子與食材溝通

近年來,在台灣有少數的學校開始對孩童們進行食育,其中以新北市育德國小為例,學校便積極的推動將校園餐食材與教育作結合,讓孩子們在校園裡中種植空心菜、南瓜、九層塔等食材,並在植物生長後將這些食材作為校園午餐的原材料,促使孩子們藉由親自栽種植物來認識盤中各式各樣的食材,這樣的案例便是藉由實際行動來進行食育的最佳典範。

但並不是所有校園都有腹地讓孩子種田,該怎麼辦?「之前帶孩子們去山上拔白蘿蔔時,他們都驚呼連連說這是什麼,原來因為拔出來的白蘿蔔上都是土,他們認不出來那是餐盤上常常出現的食材!」王艾莉對於現代孩子與食材距離遙遠的現象感到十分驚訝,認為台灣應積極推動教育學童盤中的食材是從何而來、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幫助,讓校園午餐不僅僅只是為了生理需求的食物攝取,而是將飲食與教育做充分的結合。

為了改變孩子對食物無感的狀況,王艾莉表示,要讓孩子們進入到一個新的空間用餐,才會真正感受到要吃午餐了,而不是還坐在教室裡上課,藉著空間的轉換,孩子們每天才會有要吃校園午餐的期待感。「所以我在改造空間時,讓學童們不再是看著同學的背影用餐,而是可以面對面的談話,且用每月菜單特色去設計空間視覺,以方便改裝的方式讓學校未來可以每月自行更換視覺」。

王艾莉還認為,校園午餐菜單應該一次開出一個月的菜色,讓孩童們提前知道菜色,能更期待每日的午餐時間,除此之外,讓孩子們將菜單帶回家跟家長討論,除了家長們可以更了解孩子們在校園中的飲食,家長準備晚餐時也能避開煮出跟午餐一樣的菜色。藉由這些實際的改變,讓台灣的校園午餐文化的升級不再只是說說而已,而能更延伸帶入生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