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讓好客台灣人無法理解的瑞典餐桌文化,不是因為太冷漠

2023-12-17 10:30

? 人氣

講求公平的瑞典社會

就像臺灣有引以為傲的人情味,對於真心交往的朋友,再怎樣盛情款待都不為過;瑞典人則不喜歡欠人情、欠人錢,連欠酒都不願意,因為那會把自己放在較弱的位置,需要快點償還以示公平。當你在同學家玩得比較晚卻還不想回家時,就要尊重同學家的晚餐時間,乖乖待在同學房間裡,等他們全家人吃完飯再繼續玩。從小到大都習以為常的事,就比較不容易感到有壓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某次我和同事討論到這個話題,他給了我另一個觀點。

同事是瑞典中部人,瑞典中部介於地廣人稀的嚴寒北部之下、多元文化且交通便捷的南部之上,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一個文化同質性與純正性較高的地區(有些來自瑞典中部的人甚至自詡家鄉有最純正的瑞典文化,但這樣的說法實在有點政治不正確,因此默默放心裡就好)。

同事說,住鄉下的他們向來都是半個月才大採購一次,而且每次採購的物品都是一樣的、數量也算得剛剛好,省去麻煩之外也能避免浪費。要是今天忽然有別人家小孩要吃飯,除了要尊重對方父母,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家中根本沒有足夠的食物。同事開玩笑說,如果當晚要額外準備一份孩子的餐點,那就意味著要吃掉我未來的某一餐。

我想起有位朋友曾經抱怨,每次和丈夫去公婆家吃晚餐,隔天公公總會貼心算好前一天晚上的分攤費用,再請兒子或媳婦轉帳給他,既公平又兩不相欠,分得清清楚楚。「這到底是『消極式的積極』提醒我們太常去他們家吃飯,還是單純覺得使用者付費呢?」朋友挖苦自己地說著。

不過想想還是不錯呀,只收食物錢,電費廚師費都省了,大概比上餐廳還便宜呢。

作者介紹|瑞典劉先生(劉晉亨)

臺灣高雄人,筆名「瑞典劉先生」,原以為人生就像許多人一樣北上念書工作,卻一不留神走得太北,自二〇一一年起深入寒帶國家一住至今。斯德哥爾摩大學媒體碩士畢,行銷公關專業,替營利與非營利機構服務過。專心體驗人生、讀書寫字之際也喜歡獨自旅行,已走訪六十個國家。關心性別、人權、勞權等議題,文章散見實體報紙與網路媒體,也擁有自己不定期更新的Podcast節目「瑞典劉先生的頭殼」和臉書專頁「瑞典劉先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斯德哥爾摩宜居指引:劉先生的十二年瑞典駐地觀察與剛剛好文化剖析》。(原標題: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

責任編輯/蔡惠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