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才能讓一般人太空旅行?現在去一趟要價近千萬,未來降價秘密在「規模經濟」

2023-11-05 09:10

? 人氣

第一批前往外太空旅遊的費用將非常昂貴(在筆者撰寫本文之時,維珍銀河計畫向每位乘客收取25 萬美元),能付得起這筆錢的潛在客戶群極小,要完全靠商業太空飛行服務回收投資成本的機會可說微乎其微。這也就是為何每一家公司都在探索如何用既有的研究和科技(也就是已支出的部分)擴展財源。例如維珍銀河、藍源和SpaceX都為國際太空站的研究人員提供貨運服務。SpaceX 更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而獲得巨額補助。SpaceX為了太空探險的遠大目標投資巨額,NASA的金援是一大助力,可抵消部分成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有了這些平行收入管道還是不夠。要擴展太空探索的規模,關鍵就在如何解決成本方面的問題,也就是找到規模經濟。

馬斯克對規模經濟的痴迷使他成為與眾不同的企業家。自從多年前他改變網路銀行的世界以來,他進行的每項重大創新都是因規模經濟而大放異彩。如斯特拉,他的電動車新創公司。特斯拉是股市寵兒,目前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特斯拉能締造這樣的成功,是因為有兩個重要零件能達到規模經濟:電池和太陽能發電電池。這兩樣東西都能用更低的價格大量生產。此外,特斯拉努力邁向「用機器來製造機器」的高效率世界。馬斯克以得意的口吻述說他的「外星無畏艦」(Alien Dreadnought),也就是高度先進、全自動生產的機器人工廠。

SpaceX甚至想出使規模經濟資本化的辦法。你可以從一段非凡的影片看到SpaceX的兩枚火箭在甘迺迪太空中心以南畫定範圍內同時降落。這就是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基於可重複使用組件的製造策略。SpaceX不但以完全自動化的方式生產,而且盡可能重複使用組件,因此能每週至少生產一枚火箭。這個策略也讓SpaceX能把衛星送到近地軌道布局星鏈網路,而且大幅壓縮成本(讓電信通訊服務公司大驚失色)。事實上,由於SpaceX利用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來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把衛星送到軌道的成本減少為原來的十八分之一。

有一天,太空旅行規模化之後,就有可能允許人類在其他星球定居,但這條路很漫長,而且花費必然是個天文數字(哈!)。但這些公司很精明,正在利用規模經濟來降低任務的平均成本。如此一來,至少未來會更有機會規模化。

太空計畫所需的投資資本可說明,很多有希望規模化的創新在起步階段面臨的挑戰:也就是創新前期投入的初始成本。對新創公司來說,通常要吸引金主投入所需的資金,才能克服最初的成本障礙。對懷有偉大構想的研究人員來說,則需要花時間才能獲得可靠的數據,同時還得要找到大筆的補助款、口袋深的捐贈者或是建立企業合作關係(但正如前述,這可能會導致任務飄移的危險)。在很多產業,對沒有雄厚資金的外部人士而言,這些初始成本高得可怕,因此不得其門而入。也許我有個很棒的構想,可以打造出過濾假新聞和仇恨言論的社群媒體平台。但我約翰.李斯特只是一名經濟學教授,沒有電腦工程(computer-engineering)技能,因此無法自行創設出一個新的平台,沒有相關經驗得以說服投資人我知道自己在做的事,也沒有先導研究數據可證明我的構想不是白日夢。如果我沒有資金、不能聘雇工程師、沒辦法吸引更多有經驗的合作夥伴來測試構想原型,我的構想將永遠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