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讓台灣家長霧煞煞,到底國中教育會怎麼改?3分鐘讓你看懂未來十年升學制度

2018-09-09 07:00

? 人氣

除了平常的課室評量,三年一次的會考也會加入素養題型。負責會考命題的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主任陳柏熹指出:「所謂的素養題就是,強調生活實踐的應用題。」其實從基測到會考,一直都有這類型的考題,只是以前強調的是帶著走的能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未來會考命題將更趨於生活化、情境化,強調知識的學習是有用的。陳柏熹指出,「理解為素養的基礎層次,應用(推論、解決問題、分析)則是素養的高端層次,理解和應用題的比例將會增加。」

01-2
(圖/未來family提供)

國中教育改變ing,和父母想的不一樣

12年國教上路,已為國中教育現場帶來一些明顯變化,包括:考試和升學制度、選學校的標準,都和父母過去求學考試的經驗大不相同。

1. 升學方式改變

教育部國教署署長邱乾國指出,過去一直談國中教學正常化是不夠的,要讓孩子適性發展,還必須從考試和升學制度著手,降低孩子的升學壓力。從基測改為會考,目的是希望掌握學生的學力程度,訂出標準參照,達到什麼樣的能力叫做精熟(A)、基礎(B)和待加強(C),希望讓孩子不再分分計較。

國中升高中、職的管道多元,以「免試入學」為主:免入學測驗,也不採計國中在校評量成績(健體、藝文、綜合三領域除外),讓學生依性向、志願等選擇就讀學校。不可諱言,想考明星高中的學生仍感覺壓力沉重,但整體來說,免試入學的確帶來減輕升學壓力的效果。「整個入學制度的變革,希望能夠導引國中端改變,」邱乾國說。

2. 選學校的標準改變

過去基測按照當年考生的成績高低排序,學生選填志願以PR值為主,比較像是被學校選擇。會考模糊了成績的概念,只分為ABC三等級,因此學生選校的主動性大為提高。一位高中校長說:「以前各高中只有升學率有差別,現在學校各自有亮點及特色課程,學生選擇學校的標準改變。」

其中的重要關鍵是高中優質化計畫。教育部投入大量經費幫助各校發展特色、提升課程與教學品質,讓學校辦學趨於均質、「校校有特色」。如此一來,家長和學生的選擇權變多,也能吸引孩子就近入學。

文/羅梅英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 9 月號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