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為何有些書讀得多的人混得並不好,而有些混得好的人根本不讀書?

2018-09-10 16:33

? 人氣

亞當.斯密那個時代沒有Uber,也沒有「行為設計學」,但亞當.斯密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不管你有多少錢、有多大名望,前面永遠有更大的目標。每天差一分鐘的錶已經不錯了,你非得想要一隻一個月才差一分鐘的;拿了銀牌已經是萬人之上,但你總想拿金牌。正回饋遊戲就像吸毒,排名愈高的人需要的劑量也愈高,最後必然以失望結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就是排名的代價。你要非常辛苦、付出很多,才能提高排名。但考慮到幸福鏈,過分的犧牲可能根本不值得,爬到一定程度停下,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豈不是更好?

智識份子不應該一味追求食物鏈排名,還可以追求「自由」。役使別人的能力,由食物鏈排名決定。但是免於被人役使,一定排名以上的人都可以做到。我總愛說「自由技藝」,這就是一套統治者和「拒絕被統治」者的學問:我不壓迫你,但是你也別想壓迫我。

不過現代社會除了官場之類的個別系統,大多數人和人之間都是平等合作的關係,不存在多少威逼利誘。一般人本來就是比較自由的。尤其是發達國家,頂層資源多,很自由,底層享受高福利還不用操心,更自由。反倒是中層,一天到晚辛苦工作疲於奔命,名義上很自由,其實享受不到。

所以我們得研究一下幸福鏈,到底怎麼才幸福呢?這又得回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高一層叫做「自我實現」。熊逸老師說這個「自我實現」其實就是低級需求的華麗變種,我看很有道理,它們說的都是食物鏈上的地位。比如說有的高官,當官還不過癮,退休了還時不時出本書;有的人經商成功還不過癮,還得追求社會影響力。小官和小商人,一般顧不上這些。我們大概可以說,「自我實現」是食物鏈和幸福鏈在一個高度上統一了

但是我們也得承認,的確有很多人是踏踏實實想要做成一件事,而不單純追求自己在其中獲得什麼地位。我看現在關於「幸福」的研究,普遍認為這種情況是最高級的幸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b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如果你認為這件事特別值得做,那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可以的。

有時候你能感到一個使命在召喚,認為自己就應該做這件事才幸福。「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誰都不可能對這樣的事不動心。那如此說來,最有意思的人生就是找到機會去做些大事,你既能感到幸福,又能順便提升食物鏈排名。

智識,特別有利於做大事。所以就得多讀書啊!

演算法和複雜

現在有一類書專門替人生提供解決方案,中國人管這類書叫「成功學」,英文說得比較低調,叫「self-help」(自助),分類目錄連nonfiction(非虛構)都不算,有點上不了檯面。這些書是專門研究怎麼提高食物鏈排名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