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科技新醫療」趨勢報告:AI創新醫療需求將成為下一個財富新密碼!

2023-07-11 11:03

? 人氣

風傳媒與保德信攜手合作,舉辦《新科技新醫療》投資趨勢講座,解析醫療產業的未來趨勢及投資商機。左起:PGIM保德信行銷長梅以德、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財經主播葉芷娟、資深醫藥記者洪素卿、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圖/風傳媒攝)

風傳媒與保德信攜手合作,舉辦《新科技新醫療》投資趨勢講座,解析醫療產業的未來趨勢及投資商機。左起:PGIM保德信行銷長梅以德、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財經主播葉芷娟、資深醫藥記者洪素卿、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圖/風傳媒攝)

根據資誠全球聯盟組織(PwC Global)資料統計,2018~2030年全球醫療支出增加金額為4.4兆美元,成長率約42%;以台灣的情形來看,平均每人1年的醫療保健支出也達到6萬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疫情後不僅帶動醫療產業快速轉型,數位化更讓精準醫療發展有機會發展為戰略產業之一。為此,風傳媒與保德信舉辦了「2023年新科技新醫療」投資趨勢講座,除了探討智慧科技導入醫療的發展趨勢,更剖析醫療產業爆發力下的全球投資機會。

「有望成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

風傳媒集團合夥人兼社長王學呈提到,在數位化潮流下,從高齡化趨勢及台灣IT實力的發揮,加上健保龐大的數據資料庫等條件,都讓人對於醫療產業結合科技運用有新了解與期待,在投資潛力上,醫療產業甚至可能成為另一個護國神山。

風傳媒社長王學呈致詞時表示,醫療產業有望成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圖:風傳媒攝)
風傳媒社長王學呈致詞時表示,醫療產業有望成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圖:風傳媒攝)

在台灣市場深耕超過30年的PGIM保德信投資管理看準醫療商機,從2002年便成立第一檔醫療基金─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至今基金規模已近100億,為台灣規模最大的醫療基金。PGIM保德信行銷長梅以德表示,醫療產業與生活息息相關,隨著精準醫療的趨勢發展與再生醫療相關新興生技法令的逐步開放,未來投資機會相當可期。
 

保德信行銷長梅以德認為,醫療生化產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加上政策輔助,未來有更多投資機會將會浮現。(圖:風傳媒攝)
保德信行銷長梅以德認為,醫療生化產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加上政策輔助,未來有更多投資機會將會浮現。(圖:風傳媒攝)

本次講座更邀請到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吳明賢談從數位化到智慧化「醫療科技革命」的轉型與運用。吳明賢院長提到,由於高齡化社會與全球疫情影響,醫療體系勢必面臨改變,必須從過去以「治療」為主轉向以「預防」為重點。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科技整合方能帶動真正「未來醫學」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分享,AI等科技在數據分析與診斷的應用,將加速醫療產業的發展。(圖:風傳媒攝)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分享,AI等科技在數據分析與診斷的應用,將加速醫療產業的發展。(圖:風傳媒攝)

本次講座更邀請到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吳明賢談從數位化到智慧化「醫療科技革命」的轉型與運用。吳明賢院長表示,由於高齡化社會與全球疫情影響,醫療體系勢必面臨改變,必須從過去以「治療」為主轉向以「預防」為重點。

過去淺層醫學的困境在於資料不充分加上看診環境有限、時間不足,民眾習慣了有症狀才看醫生,而醫療資源有限,也較難能聚焦在疾病的早期發現。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成年人口更有70%屬於亞健康族群,龐大的高齡化醫療照護將會是很大的負擔。要改善台灣醫療產業的困境,必須要透過精準醫療的思維,透過數位轉型來解決目前醫療系統問題。

吳明賢說明,AI發展帶來相當大的支持,舉例來說,影像判斷能夠更精準輔助辨識肉眼無法看到的細微表徵,若透過影像和感測器捕捉到的資料分析,也能夠增進對病理生理學和醫學上疾病與傷害機制的新認識;透過AI與大數據運用,可提前讓疾病獲得警示,更能協助未來在個人化精準醫療上的作法上,從疾病醫學轉型至健康醫學。

Banner_2.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掌握新醫療爆發商機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醫療產業正在創新突破的轉捩點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也分享了從投資面看醫療產業的爆發力與投資機會。江宜虔表示,醫療產業基金的表現40年來年成長率不僅排名第一,同時,在1986~2023年4月美國S&P500指數中也顯示,其獲利成長為負值的比例偏低,這些都顯示從投資角度看,不僅穩定度最高,同時也較具防禦性與成長性;不僅在經濟復甦的大環境下表現不凡,即使經濟衰退的變動之下,醫療產業相對獲利也是相較其它產業表現最好。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認為,科技整合帶動醫療產業的潛力,提升醫療產業的投資潛力。(圖:風傳媒攝)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認為,科技整合帶動醫療產業的潛力,提升醫療產業的投資潛力。(圖:風傳媒攝)

從需求面來看,以美國為例的人均醫療支出,從1960年的132美元,到2021年增加至12,285美元;醫療支出佔GDP比重,從1960年的5%,增加到2021年的18.3%;再從高齡化趨勢來看,醫療需求是不會中斷的,反應不墜的剛性需求。

至於供給面也看到醫療產業正在創新突破的轉捩點。美國必治妥藥廠(Brystol Myers Squibb, BMY)及多家藥廠便與英國AI公司Exscientia合作開發新藥,根據統計,利用AI平台研發新藥,跟過去平均值相較,在人體臨床實驗階段前可節省70%研發時間;新藥標的辨認效率提升10倍;達到安全性目標之前的研發成本可減少80%。「創新技術勢必將增加醫療產業研發投入的報酬率。」

科技帶動醫療新體驗,勢必帶來全球投資市場商機

江宜虔強調,這意味著新療法、新藥品與服務模式發展將會是前所未見,以2019年FDA核准新藥件數來說,就已經是2000年的2倍。大量高品質的數據與精準的演算模型,都會讓更安全有效的醫療落實到民眾身上,更不用說醫療器材的進步如達文西手術能夠減少必要侵入治療,降低醫療風險和成本的效益;2019~2022年達文西手術機手術量年成長率為15%,2023年預估更將成長18~21%。

風傳媒調查也顯示,有近9成民眾願意付更多的錢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由於醫療產業在過去10年中的投資報酬率高達168%,有65.2%的民眾更表示會考慮投資醫療生技相關產業,顯示醫療需求有望成為下一個財富新密碼!

主持人財經主播葉芷娟分享《AI時代的醫療投資大調查》民調結果,有近9成民眾願意付更多的錢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圖:風傳媒攝)
主持人財經主播葉芷娟分享《AI時代的醫療投資大調查》民調結果,有近9成民眾願意付更多的錢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圖:風傳媒攝)

人口老齡化已是進行式,慢性疾病也勢必增加,但慶幸的是在AI時代下的醫療健康產業前景在新科技發展下,能夠帶動醫療新體驗與服務模式;透過醫療專業的安全控管原則與新興科技運用,醫療系統從預測面提前防堵疾病,相信是邁向健康促進的最終實踐,而醫療產業兼具成長及防禦兼備的特性也是投資人值得關注的財富新富碼。

讓每三秒就發生的危機成為投資商機!掌握醫療雙位數報酬機會>>請專人與我聯絡

投資優選全台境內醫療基金規模最大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立即了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