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誰怕新聞自由,誰是人民之敵

2018-08-27 15:45

? 人氣

特朗普反對新聞自由的立場在共和黨內得到了相當的支持,根據Ipsos在8月7日發表的調查,43%的共和黨人認為總統應該有權關閉有「壞行為」(bad behavior)的新聞媒體; 23%的共和黨人認為總統應該關閉CNN,《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48%的共和黨人認為新聞媒體是「人民之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特朗普
(圖/BBC中文網)

這種對新聞媒體的敵意已經轉換成為實際行動:7月21日,在佛羅里達州坦帕的一次川普集會上,大批特朗普支持者對CNN首席白宮新聞記者吉姆 · 阿科斯塔(Jim Acosta)辱罵、喊叫、做出猥褻手勢。

上行下效,這些不雅行為和暴力威脅實際上源自川普本人。在競選期間,川普多次在集會上鼓勵其支持者攻擊反對者,在美國聯邦肯塔基西區法院和第六巡迴上訴法院正在審理中的《喀什亞· 沃古瑪訴川普》(Kashiya Nwanguma v. Donald Trump)一案中,多名原告起訴川普在集會中煽動暴力,鼓勵其支持者毆打反對者。

聯邦最高法院在1969年的《布蘭登堡訴俄亥俄案》(Brandenburg v. Ohio)中明確判定:煽動即時暴力(inciting imminent lawless action)不屬於憲法言論自由的範疇。 這種言論是以煽動他人「即刻」地違法或產生「即刻」的非法行動為目標,而且該主張的確可能會煽動或產生這種"即刻"的違法行為。法律可以對煽動即時暴力進行限制或懲罰。

川普本人在推文中對新聞媒體和記者的攻擊和辱罵不勝枚舉。2017年7月2日,特朗普發佈一條視頻。在其中,他本人暴力攻擊一位頭部被替換為CNN標誌的摔跤手。保護新聞記者協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對此指出:「白宮的言論摧毀美國新聞自由,鼓勵其他國家的獨裁者。」《華盛頓郵報》在8月6日發表專欄作家尤金 · 羅賓遜(Eugene Robinson)的評論《川普的集會言論會造成人命》。

極權國家和獨裁者慣於煽動暴力和仇恨,也常用「敵」、「我」的標籤劃分陣營。「人民之敵」是在納粹德國、前蘇聯、和中國的反右到文化大革命時期被廣泛使用的一個詞匯,用來指稱對統治階級不滿的群體,暗示這個群體對統治階級的批評即是對全社會的攻擊,因為統治階級即「人民」的總代表。特朗普對極權主義措辭的熱衷已經引起了知識份子階層的警覺:《紐約客》在2016年5月13日就發表了《川普的毛主義》;《外交家》在2017年1月19日發表《川普是真正的新的毛主義者》;《外交政策》在2017年2月1日發表《美國的毛》。

美國MSNBC早間新聞主播、前共和黨眾議員喬 · 斯卡博洛夫(Joe Scarborough)多次指出:川普對新聞自由的攻擊與斯大林等獨裁者的態度和措辭完全一致。川普的手段幾乎是拷貝「極權主義教科書」 (Authoritarianism 101): 「攻擊媒體的合法性,攻擊反對者的合法性,然後消滅他們。」

極權主義依賴於謊言來維持統治。在極權主義社會,歷史不斷被重寫,現實不斷被重構。新聞報道都應該是宣傳,真相由統治者來界定。於是,謊言沒有被戳穿的時候,因為事實還有另類的,真相都是相對的,「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奧威爾《1984》)。

極權社會是「後真相」的社會,而民主和法治開始對真相的理解和探詢,完成於對真相的揭示和接受。

在「後真相」的川普時代,美國社會面臨著對民主還是極權的選擇;在「後真相」的川普時代,人民必須質疑統治者發放的「真相」,繼續探詢真相;在「後真相」的川普時代,誰最怕真相,誰最怕新聞自由,誰才是人民之敵?

(注: 本文不代表BBC 立場和 觀點 )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BBC中文網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