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只為了不被拋棄!邊緣型人格障礙9大症狀,心理師曝緩解方法

2023-04-10 15:38

? 人氣

為什麽會成為這樣的人?

雖然基因與腦區異常都是邊緣型人格形成的原因,但他們並非生來如此。早年經歷,尤其是創傷性事件,在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幼年的創傷經驗

被父母家暴、被家屬或陌生人性侵都是典型的逆境經歷(adverse experience),是很多精神疾病的風險因素。研究發現,在幼年的性虐待經歷與之後發展成邊緣型人格的可能性有很強的正相關。

2. 不安全依戀

多數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在童年經歷過與家人或主要照顧者的分離。在本應該與父母建立依戀的階段,他們體驗到的是孤獨和被忽視,這讓他們對於「被拋棄」產生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因此在成年之後,他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為了避免再次經歷孤獨和被拋棄。

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主人公松子小時候得不到父親的關愛,成年後交往的幾任男友,包括街頭混混、有婦之夫等等,都像父親一樣,不能給她真正的愛。男友們虐待她,背叛她,拋棄她,讓她失落失望。她總是寄希望於下一段親密關係能為她帶來安全感,卻一次又一次地驗證著童年來自父親的拒絕和遠離。

如果我自己/我關心的人可能是邊緣型人格,我應該怎麽辦?

正因為邊緣型人格是一種「人格」,它並不需要被「徹底根除」。但是,邊緣型人格所帶來的影響是可以被緩解的。

如果邊緣型特質已經嚴重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那麽就需要求助於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治療。目前,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被證明對治療BPD有顯著效果。它的研發者,心理學家Marsha Linehan這樣形容邊緣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就像一個身上90%的面積被重度燒傷的人,他們的情緒沒有皮膚保護,輕輕的一個觸碰就會引發極大的痛苦。

辯證行為療法的目的就是為那些情緒被燒傷的人們重建「皮膚」,讓他們學會疏導自己的情緒,不被如海嘯般情感所淹沒而失去控制自己的能力。對於那些不得不與邊緣型人格接觸的人來說,他們讓人很頭疼,也很令人心疼。

在《不再如履薄冰:如果關心的人有邊緣型人格障礙,你要如何掌握自己的生活》一書中,作者Randi Kreger提供了一些實際的建議。

1. 拿回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 Take your life back

保護好自己的邊界,是幫助他們的前提。對於親密關係的過度捲入(over-involved)會使雙方都陷入僵局。在生活中,包括諮詢關係中,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總會不斷地以各種方式挑戰並試圖突破你的邊界,因為他們習慣於和別人黏在一起,並且是操控人的一把好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