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傳奇創投,跟台積電同一個年代!他將美國創投移植台灣,促成高科技起飛奇蹟

2023-03-13 09:40

? 人氣

劉宇環將美國創投移植台灣,促成高科技起飛奇蹟(示意圖/Pixabay;作者/StockSnap)

劉宇環將美國創投移植台灣,促成高科技起飛奇蹟(示意圖/Pixabay;作者/StockSnap)

1980年代末在台北流行王芷蕾所唱的〈台北的天空〉,四、五年級甚至六年級生絕大多數人都會唱,也心有戚戚焉。歌聲訴說著風倦、雲累、自己的夢想消失了,但施振榮、張忠謀、郭台銘,加上這本書的主角─劉宇環,絕不承認這些心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85年是台灣高科技關鍵期,張忠謀應李國鼎之邀,從美國紐約回國主持工研院,「以台灣人的聰明肯幹,有人帶,必大有成就」,他要把工研院打造成另一個貝爾實驗室。郭台銘正在從事連接器事業,成長速度快得讓美國連接器公司開始提告,怕他再壯大起來,占有全世界市場。

施振榮則逢人便訴說「將Acer打造為國際品牌」的夢想,他的屬下,血液中也流著同樣的使命感,三十餘歲的經理洪麗甯,單槍匹馬提著宏碁電腦,在冰天雪地的歐洲,以凍紅的手敲開一家家廠商的門,介紹宏碁的優點。「我們這一生,似乎就為這四個字Acer而活。」洪麗甯曾扳著四根指頭這樣說。

劉宇環也決定代表美國創投公司,與台灣交通銀行、長興化工、國民黨中央投資公司、裕隆,共同成立創投基金。從此,啟動了產業升級,更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的確,從那時開始,台灣的高科技彷彿成了自走引擎,不必上發條,不必加油,剎不了車,不知會衝到哪裡。當大家都鼓吹小政府、不要管政治、只要求小確幸,「創投業卻要大力集中眼光在政府上,政治穩定、政策鼓勵是最先要看到的。」劉宇環說。

此時接替孫運璿的財經閣揆俞國華,一上任就提倡國際化、自由化、民營化。他鐵腕打破多項特權壟斷,也繼續實施高科技獎勵條例,減免稅20%,投資創投基金的個人也可享受20%的優惠抵稅,促成1990年代的高科技一飛沖天。

劉宇環對政府各項自由化措施,當然樂觀其成。另一方面,當時很多人擔心台灣民主化會造成混亂,街頭抗議無日無之,在美國實際生活過,行遍天涯的他一點都不擔心,台灣公民教育厚實,民性溫和,喜歡追求美好生活(也包括愛發財)就不會走入極端意識。

順勢操作,豪爽心細

與交通銀行合資的國際創投成立後,劉宇環的創投人生正式起步,上陣時,碰到台灣個人電腦興起,躋身世界產業分工重要一環,先後組建了多個基金,募資超過4億美元,投資了太平洋兩岸兩百多家高科技公司,並取得豐厚回報。同時華登國際也在亞洲風險投資界建立名聲。「這就是趨勢,你順著趨勢,就好操作,這是創投要看的第二個關鍵。

他自己和他投資的公司,俱為先行者,例如台灣第一個做SRAM的矽成電子、品牌知名度曾比宏碁還響亮的艾鉅電腦,甚至是曾為全球第一大數據機廠商的致福電子,每一家都前景看好。

選投資標的更難,劉宇環表示,第一個當然看創辦人,根據過去紀錄,羅光男不成問題,因為他已是世界第一大網球拍生產者,也是個行銷天才;致福電子以前也做過台灣第一,就是空白錄影帶最大產量公司。產品是否能商業化,最重要是創辦人是否品德好,「要不然拿著投資人的錢亂花,甚至捲款潛逃,怎麼行?」

「我們還請他們家人出來吃飯或旅遊,觀察他家人,一個人受家人影響很大。」他抿著嘴角,不笑就頗有威嚴,「其實就像你們做記者的,寫之前要裡裡外外做好DD,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

外表豪爽、心思細密的他,選擇投資公司非常謹慎,「不管大還是小,他的DD都做得好,到現在仍然如此。」香港大學退休校長、中研院院士劉遵義與他有三十餘年交情,對他的行事風格甚為了解。

延伸閱讀:做不到就不退休!這個傳奇創投人,想把「核融合發電」做成台灣的護國神山

搭橋創造連結,成就大事業

海海人生,劉宇環不斷搭橋,一磚一石地打造橋梁,不借別人的橋梁,自己先試著走,走穩了,別人才來跟隨。

從矽谷先連接台灣,然後亞洲、大陸,近年來是歐洲、中東,點成了線,線成了面,面成了三度空間,隨手拈來一路點,就可以織成四度空間,有足夠的資源成就大事業。

例如三十餘年前,很多公司從矽谷一家小研發室,搬至新竹科學園區,乘著1990年代台灣高科技風而立、而壯,1990年代後又搬回美國。追逐水草而生,造就了好幾家公司的長青不墜。也多虧了劉宇環在後面運籌規畫。

至今他仍然打造橋梁,例如最近致力的核融合,分別有台灣和美國的技術,還有歐洲的物理學家,公司董事、顧問群都是跨國人才,市場雖還未定,但一定立足全世界,「我們在找尋另一個台積電,護國神山群會更為穩當。」

宏觀面要打造橋梁,微觀面更是錯綜複雜,投資一家公司不是就讓它自生自滅,一家新創公司從孕育、出生、成長,都是綿綿磨磨、九轉迴腸,耗多許光陰才能成人,不是當事人很難體會。

嚴守教練角色才能長保勝利

他不能下場經營,一個基金裡起碼投資十幾家公司,縱使每天給一家公司一小時都遠不夠,喜歡管事又極具自信的他,必須自我節制,極力守住自己的角色。

身為創投家,劉宇環嚴格定位自己是教練。教練不下場打球,比賽前要衡量敵我實力、決定戰略,鼓勵、督促、訓練球員,比賽時在場外運籌帷幄、調度資源,比賽後,又要再為下一場比賽重整球員、調整戰略、擬定新一波攻勢,才能長保勝利,「上市只是贏得了戰役(Battle),沒有贏得戰爭。」劉宇環說。

因此每當他投資的公司上市,外表看,創投總是光鮮亮麗,○○基金賺了多少倍,當IPO鐘聲一響,多少個富豪於焉誕生。創業家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股價上升、上升、再上升,投資者皆大歡喜,劉宇環沒有加入慶祝的行列,而是離開人群,籌畫何時是出場時機、其他公司有什麼可以協助之處、下一場戰役如何打。

他同時間也成為進軍東南亞的先鋒,尤其新加坡處於亞洲金融中心,錢多,但好案子不多,創業風氣也不盛,但偏偏上天就給劉宇環一個大禮物,新加坡創新科技(Creative Lab)就是其成功例子之一。

1989年,一位瘦瘦小小、來自新加坡的年輕人叫沈望傅,創立了一家公司叫「創新科技」(後來成為新加坡國寶),每年不到幾百萬新台幣的營業額。有天他拿著只有一頁A4紙的企業簡介,沒有營運計畫,沒有未來展望,來到劉宇環在台灣的辦公室。「很狂的樣子。他拿著一頁紙,就跑到我面前,說他做聲霸卡(SoundBlaster,是一個電腦音效卡系列產品,掌管電腦音效立體或環繞,還原音樂原始音效等曾經是IBM個人電腦聲效的非正式標準,後來成為個人電腦的標準配備)。我說,你這個需要很多錢,你要怎麼做呢?他說,我們中國人吃苦耐勞,而且我們已經和台灣的宏碁合作,有成功的開始了。」

當時中經合一個經理剛好在宏碁有個同學,於是打電話給宏碁。打完電話後,這位經理進來遞給劉宇環一張條子:「下十年就是這個產品,趕快和你們老闆說,這個產品一定要投!現在,我們每天賣的都是帶有聲霸卡的產品。」

劉宇環很快就給了沈望傅170萬美元的投資。但條件是要專心做聲霸卡,在亞洲還無力以全方位市場取勝世界時,唯有找到利基市場(Niche)的產品才可能成功。這筆投資很快就得到了巨額回報。

三年後,創新科技這家位在新加坡的公司經過劉宇環及其團隊的拖、拉、拔,成為在那斯達克上市的第一家非美國科技公司,當鐘聲敲響那斯達克市場開市時,沈望傅站在台上,接受喝采。創新科技市值達17億美元,增值超過200倍,劉宇環幫助一個瘦小年輕人成就了他的夢想,也讓基金投資人笑得合不攏嘴。如果你已經接近成功,那麼再次走近它就容易多了。

雖然成功了,劉宇環始終低調,不願接受媒體採訪,名人與他無緣,謹記初回台時李國鼎給他的勸導。當時台灣燈紅酒綠、歌舞昇平,誘惑甚大,李國鼎說「無謂的應酬不要去」,講一次,他就聽進去了,而且付諸實行。

一年有四分之三時間都在海外,選擇在國際創投的波瀾裡打轉,他來來去去都不要人接送,獨自拿著行李上下飛機、通關。但是當他回到台灣時,必定能感受到,走過多少異鄉路,還是這裡溫暖,因為有著他年輕時和親友、同事一起度過的時光。

作者介紹

劉宇環/口述:

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長。生於北京,成長於台北,在美國完成學業。進入創投界後,迅速攫取大眾目光,是公認的亞洲創投界先鋒、華裔創投第一人,「創投元老」和「創投高手」是他的代名詞,對創投的獨到見解,被奉為「劉氏標準」。

1983年,創立國際創業投資,正式將創投引入台灣。1985年,受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邀請,協助創辦華登國際亞洲基金。1993年成立美商中經合集團後,從軟體、網路、通訊、醫療、人工智慧到近來的循環經濟,無一不涉獵,整合美國、台灣、中國大陸等三地資源,充分掌握在地化與跨國境的優勢,搶先布局全球。

目前旗下管理13個創業投資基金,累計資產破10億美元,投資400多家公司,創造超過100家上市及併購成功案例,包含耳熟能詳的DivX、Creative Technology、CommerceOne、Intraware、S3、ISSI、PChome、分眾傳媒和創新工場等,其中多家為美國那斯達克上市企業。

縱橫創投界近40年,他對市場的敏感及精準眼光,始終引領趨勢,在美國、中國大陸、台灣等地創造了深刻影響力。

楊艾俐/採訪撰文:

資深媒體人。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教育傳播碩士,曾任《天下》雜誌總主筆、英國利物浦大學經濟史研究員、美國華盛頓教育研究會研究員、廣東汕頭大學教授。從事新聞實務30年,曾至20餘國採訪,訪問超過300位國際領袖、企業CEO及知名學者。

著有《堅毅之路:吳敦義》、《郭台銘霸業》、《孫運璿傳》、《IC教父:張忠謀的策略傳奇》等書。《孫運璿傳》獲1989年國家文藝獎傳記文學類獎。歷年報導曾獲金鼎獎、吳舜文新聞獎、亞洲平面媒體公共服務獎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寰宇情懷:創投教父劉宇環的卓越人生​》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