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子越來越多,日本人買房卻更難?

2023-03-13 09:00

? 人氣

特別是那些古老的街道或村落,得益於先人的智慧都坐落在災害風險較低的區域。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時期規劃建設的城鎮,也有很多地方採取並完善了防災措施。這些地區因為較早實現了城鎮化,居民老齡化和人口減少等現象日益加劇,新老交替停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故而在大城市郊區和地方城市,空置住宅很難實現市場交易,無法得到有效利用。想在災害風險較低區域買房的需求雖然存在,但始終擺脫不掉「買房難」的現實問題。

誠然,這些空置住宅中也有一些是「負資產」,隨著建築物荒廢,所在地區衰敗,想賣賣不出去,想租租不出去。但通過實際調查發現,只要能找到真誠待客的房產仲介或非營利性機構,鍥而不捨地交涉,越來越多的房主也願意轉讓或出租給值得信賴的人。有的自治體致力於開展「閒置房屋銀行」,開設網站介紹閒置住宅的資訊,成效也在逐漸提升。今後的課題是如何讓這類動作變得更加活躍。

關鍵是要增加民眾買得起的住宅數量

住宅過剩社會這一結構性問題,在過去的6年裡並沒有多大變化,反而加劇了「買房難」現象。特別是在日圓貶值的情況下,如果外國資本以倒賣房產為目的積極投資,房價還有可能進一步上漲。

要想緩解「買房難」,關鍵是要將政策重點放在增加民眾買得起的住宅數量上,而非所有住宅一概而論。為此,比如針對公寓樓開發放寬容積率限制的同時,納入一種新的視角,即從公共福利,將開發所獲收益回報社會等觀點出發,向中低收入階層供應其買得起的住宅。經濟實惠的房子不多,這在其他各國也是一大城市問題。比如在美國,不僅是政府部門,GAFA等大型企業也開始想辦法供應經濟實惠的住房。

日本各地也開始採取一些新的舉措,以促進閒置住宅的流通和利用,比如京都市計畫引入「房屋空置稅」(正式名稱為「非居住住宅利用促進稅」),這在日本尚屬首次。無論如何,在人口日益減少、災害頻發的日本,要從城市圈整體的角度來把握好住房位置和數量的平衡,這一觀點是必不可少的。毫無疑問,日本到了應該從根本上重新審視那些從經濟高速成長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的住宅政策和城市規劃的時候了。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Nippon.com,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撰文/野澤千繪 NOZAWA Chie,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城市政策與城市行政。在大阪大學完成研究所的學習後,就職於某建築承包商,從事專案開發規劃工作。之後,在東京大學研究所完成博士階段,獲授工學博士學位。曾任東京大學兼職講師、東洋大學教授,2020年起任現職。2021年起擔任日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主要著作有《房屋漸老,街區將廢:住宅過剩社會的末路》(講談社現代新書,2016年)、《房屋已老,街區未衰:居所的末路》(講談社現代新書,2018年,該書榮獲日本「不動產協會獎」)等。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