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有幾小時?3秒內答不出來,代表你時間管理有問題!專家一文解析原理

2022-12-10 11:00

? 人氣

BLOCK6系統,能視覺化時間價值。(示意圖/pixabay)

BLOCK6系統,能視覺化時間價值。(示意圖/pixabay)

邊按:作者鄭智荷原為知名醫院的系統規畫師,由於自己追求完美的個性興趣廣泛,她都會想著「還想再做點什麼」,導致每天行程滿檔,生活沒有一點品質,甚至完全犧牲與家人的相處。為了做出改變,她運用自己系統規畫專業,開始檢視自己的行程、日誌本、待辦清單以及時下所有時間管理工具,終於找出問題所在,並且開創出史上最好的「6區塊時間分配與管理技術」,也就是「BLOCK6系統」!

第一階段:將一天分成六區塊
視覺化時間的關鍵

來做個小測驗,請你在三秒內回答。如果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那一星期有幾小時?二十四小時×七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秒二秒一秒,請回答!

想要妥善管理如此大量的時間,就如同想在三秒內計算這個問題一樣困難。就算不引用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的名言:「 你無法管理你無法衡量的事物。 」生活中仍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這點。

當我開始執行斷捨離,最先選擇的是清理書櫃,因為和衣櫃、鞋櫃或堆滿雜物的倉庫相比,這裡看起來最簡單。儘管如此,整理書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站到書櫃前準備動手時,我突然感到不知所措,光是苦惱究竟該清理掉哪些書、清理的標準是什麼、該從何下手等等,就令人不禁嘆息。

我們可以透過雙眼觀察書櫃的狀態,確認書櫃是否需要整理。如果書和書之間的縫隙連手指寬都不剩,想抽出一本書也很困難,甚至書上的空間也橫躺著其他書籍,堆積得讓人窒息,自然會有「該整理書櫃了」的想法。

但是,時間無法如此。無論積壓得多麼讓人窒息,或是整理得井然有序,都無法用肉眼辨別。以我的經驗來說,當浮現「好像該整理了,我似乎太貪心了。」這種念頭時,往往已經釀成問題。我總會以意志力硬撐,直到身體吃不消,或是在某一天突然感到倦怠、什麼都不想做,抑或事情嚴重推遲,以至於需要到處賠罪,尋求諒解時,才會發現有什麼不對勁。時間這類無形的事物,真的很難看出當下的管理狀態。

限制空間

不光是書櫃,整理其他物品時,我強調的只有一個公式,就是「限制空間」。假如書櫃只有一個就用一個,有兩個就用兩個,保有書籍絕不能超過這個空間;衣服、盤子、鞋子和衛生紙也一樣。以這種方式限制空間的話,會帶來兩個優點。

其一,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其二,能夠鼓起勇氣抉擇想要的東西,捨棄其他。如果沒有限制空間,你可能會覺得這本書好像需要,那本書總有一天會看,無法下定決心。但如果書櫃剩下多放一本書的空間,手中卻有三本書呢?

首先,我們會苦惱到底該留下三本中的哪一本,此時會藉此思考自己的情況、喜好、未來方向等,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再者,了解和付諸行動其實有很大的差異,當我選定其中一本書,必須要有勇氣捨棄另外兩本,然後確實執行。雖然只是限制空間,但對於如何選出優先排序會變得簡單許多。

時間也是大同小異。我們在什麼時候會比平常更用心,會更想辦法拿出成果?正是時限結束的前一小時。這時候,人會非常明確感受到時間的限制。當可用時間僅剩一小時,我們不會漫無目的地滑手機看新聞或玩社群軟體,甚至連電話響了也不會接。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僅存的一小時內必須做的事情很明確,其餘的事絕對不會列入優先考量。

不過可惜的是,當這一小時結束後,我們將再度覺得時間沒有極限,難以感受時間的限制,就像雜亂無章的書櫃,時間也亂成一團。為了防堵這種惡性循環, 唯有量化時間,限制其範圍,才算是真的將時間視覺化。

我那總是失敗的暑期圓形時間表,以及將一天以小時、分鐘為單位訂立的計畫表,皆是量化時間的工具。但即便用了這些工具,計畫和行動依然形同陌路,問題就出在沒有感受到時間的限制。因此,真正有用的時間管理工具不僅需要量化時間,也要讓人感受到時間有限才行。

將時間視為有限空間

你經常聽線上課程嗎?當走過新冠肺炎這段漫漫長路後,相信對於線上課程已經更熟悉,也誕生了無數的線上課程平台。我身邊有很多人,明明沒在聽,卻購入了堆積如山的課程。你也是這樣嗎?如果換成實體課程,絕對不會有這麼多只付款不聽課的事情發生,差別關鍵在於認為自己「沒有時間去上實體課」。選擇課程時會計算自己是否能夠配合課堂時間往返教室,自然地判斷「可行/不可行」,但線上課程的付款方式遠比實體課程簡單,也讓人感覺較容易抽出時間配合。事實上,線上課程或實體課程耗費的時間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我們忽略了線上課程的時間限制。

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線上課程嗎?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看,但看起來很有用,所以先買單的付費專欄;覺得加入的話,應該也不錯的各種社團;以為時間充分,事先約好的多場聚會,弄得整天疲於奔命的週日⋯⋯。為了防堵這種惡性循環,最重要的就是將時間視覺化,化作一個有限的空間。

據此,我將一天分為六區塊。以用餐時間為區隔,分成早上兩區塊∼(午餐時間)∼下午兩區塊∼(晚餐時間)∼晚上兩區塊,把時間視覺化。然後每天只允許放入六項粗略的重點,讓自己感受到時間的限制。假如有想上的線上課程,必須先確認六個區塊中是否有空格可供使用;假如沒有空格,不可強行加入。如果非做這件事不可,必須先移除原有六項的其中之一,才能新增此項。正如書櫃的空間有限,如果想在滿載的書櫃中多放一本書,必然先拿出其中一本。這就是真正的時間視覺化。

現在來重新進行剛開始的小測驗,請你在三秒內回答。如果我們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那麼一星期會有幾小時?二十四小時×七日=?

三秒二秒一秒!

答案是一百六十八小時。

(圖/方言文化提供)
假如有想上的線上課程,必須先確認六個區塊中是否有空格可供使用。(圖/方言文化提供)

再出一個題目,從今天起,當每天有六個區塊,那一星期有幾個區塊?六區塊×七日=?

四十二!正解!

沒錯,現在起一天不再是二十四小時,而是六區塊。一星期不再是一百六十八小時,而是四十二區塊。下面我將介紹,這個以BLOCK6概念為基礎,將時間視覺化的時間管理系統具體的使用方法。

(圖/方言文化提供)
以BLOCK6概念為基礎,將時間視覺化的時間管理系統具體的使用方法。(圖/方言文化提供)

用六區塊打造一天節奏

如果被問到:「你明天有事嗎?」通常會聽到:「我早上會先去公司上班,等下班後再去健身房。」「早上送小孩上學後,我會看書。等他們下課,再帶他們去遊樂場。直到他們洗完澡睡著後,我才有自己的時間!」「上午要開會,下午是自由時間!」等等的回覆。「我七點盥洗,七點三十分吃飯,八點出門,八點十五分搭捷運,八點四十分到達公司。然後在九點前寫下今天要做的事,九點要開會。」我想應該不會有人這麼回答吧?

分割時間後,把所有要做的事羅列出來的那種計畫,就像是一首缺乏「強∼弱∼中強∼弱」表現的無聊歌曲。歌曲如果少了吸引人的副歌,很容易被人遺忘。以小時和分鐘為單位,密密麻麻寫下的計畫表,反倒讓人難以記住需要專注的重點。如果不隨時查看它,很難知道現在該做什麼,今天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就像高人氣電視劇和受到大眾喜歡的音樂都有「強∼弱∼中強∼弱」表現一樣,日常的一天一定也有強弱。當輪到強的時候,就該施力;漸弱時,就該放鬆,這一天才會有節奏。因此必須知道適合施力的位置,假如將一天分成六區塊,自然會看見一天的「強∼弱∼中強∼弱」表現。我們不需要以同樣的強度執行一天內全部的行程,而是根據情況確認是否需要更專注,或是能輕鬆面對,調整投入心力。因為當強弱可以調節,應該施力時自然就有更好的表現。如此一來,經過一天躺在床上準備睡眠時,就不會再困惑:「我今天真的很忙⋯⋯不過到底做了什麼?」而是可以想著:「我!今天完成這件事!真充實!」然後幸福地入睡。

BLOCK6 的基本概念

現在我想先說明 BLOCK6 系統中最基本的概念。把一天分成六區塊,分別是早上兩區塊∼(午餐時間)∼下午兩區塊∼(晚餐時間)∼晚上兩區塊,區分上午、下午、晚上的是用餐時間。如果將「你明天有事嗎?」這個問題帶入 BLOCK6,答案同下。

「我早上會先去公司上班,等下班後再去健身房。」

(圖/方言文化提供)
區分上午、下午、晚上的是用餐時間。(圖/方言文化提供)

「早上送小孩上學後,我會看書;等他們下課再帶去遊樂場;直到小孩洗完澡睡著後,我才有自己的時間!」( 如下表)

(圖/方言文化提供)
「直到小孩洗完澡睡著後,我才有自己的時間!」(圖/方言文化提供)

「上午要開會,下午是自由時間!」( 如下表)

(圖/方言文化提供)
自由時間(圖/方言文化提供)

如果這樣做的話,等於在這一天的「強∼弱∼中強∼弱」當中,只選擇了「強」。我們不僅要在腦海中用六個詞彙整理出一天的大致輪廓,這些被選出的核心關鍵字區塊之間也該有強弱。

舉例來說,假設「準備上班、上班、上班、上班、運動、休息」之中,第二、三、四區塊都是上班,但第二區塊必須最專心。此外,第五區塊的運動需要竭盡全力( 如右頁表)。如果學會檢視自己一天的節奏,生活將會過得比以小時和分鐘為單位處理事情的人輕鬆,得以全力專注在重要的事。

(圖/方言文化提供)
我們不僅要在腦海中用六個詞彙整理出一天的大致輪廓,這些被選出的核心關鍵字區塊之間也該有強弱。(圖/方言文化提供)

作者介紹|鄭智荷(정지하)

畢業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護理系,並取得延世大學保健研究所衛生統計學碩士學位。後於韓國規模最大的首爾牙山醫院任職十一年,期間擔任臨床護士,並負責建構預防醫療事故的「患者安全流程」。她以系統專家身分活躍於勞力密集的醫院,使進入醫院的職員都能達成一致、高品質的工作結果。

以此經驗為基礎,她認為不只是組織,個人也需要良好的系統。因此制定了將時間視覺化,提高執行力的「Block Six System」,且持續鑽研,創造成果。作者大力呼籲:「利用有效系統,縮減生活中無謂的物品以及不必要的習慣、行動、情緒、排程,迎向做自己想做之事的人生」。現經營線上<時間區塊小組>,深度幫助兩百多名小組成員,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實質變化。另透過YouTube和IG(LOOKMAL),傳遞如何以時間管理創造生活最大效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言文化《6區塊黃金比例時間分配法:三步驟「視覺化」時間價值,正事不荒廢更有小確幸,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原標題:BLOCK6 系統,視覺化時間價值)

責任編輯/趙鳳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