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傻農民,改變台灣水梨產業!賣掉兩甲地、默默研發18年,他種出大又好吃的梨

2022-11-02 06:40

? 人氣

枝條接上的前十年左右,劉申權都在觀察枝條生長狀況,例如:樹勢強弱、葉子數量多寡及葉片大小。他將每個枝條做編號,例如:臺中2號代號為T,新興梨代號為S,產生的後代依序編為TS-001、002、003。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試驗田區中每棵梨樹上都接有各式雜交組合的枝條(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林怡均)
試驗田區中每棵梨樹上都接有各式雜交組合的枝條(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林怡均)

九二一震不垮育種決心,嚴格篩選最佳果實

育種試驗期間,劉申權無法賣水梨,由妻子打零工來維持家計。1999年台灣發生了921大地震,他的家園也被震得七零八落,進出道路的路面被震碎、果園也有一部分土石滑落。為了繼續做育種,劉申權只好將手上的山地賣了兩甲。

好不容易等到枝條開花結果,劉申權的育種工作便進入了篩選階段,第一輪篩選項目便是低溫貯藏性,無法在5°C貯藏 2 至 3 個月的水梨便被淘汰,「因為無法低溫貯藏就等於銷售時間短」。

接下來篩選的標準,是果實大小、可食率、甜度、果肉細膩度以及抗病力。以寶島甘露梨來說,不僅果形特別碩大,去除外皮和果核後的可食果肉,可食率約80%至90%。好吃也很重要,有的品種可食率雖高,但顆粒感重、果心較酸,就會被淘汰。

這些特性要每年篩選一次,篩選方式就是「試吃」。每一年,劉申權會寄出各式「品種組合包」給親友,每包有十幾顆不同的梨子,並附上採收日期、編號等資訊,拿到梨子的人不用付錢,但吃完必須回饋意見、選出最好吃的梨子。

寶島甘露梨的果肉佔比相當高 (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蔡佳珊)

從差點被淘汰成水梨新星,可因應氣候暖化、抗病性佳

「不過,寶島甘露梨本來是要被淘汰的!」寶島甘露梨是臺中二號晶圓梨 (T) 與新興梨 (S) 雜交後的第 161 個組合:TS-161,劉申權原本認為它不夠甜,因此接枝少、產出梨子數量不多,更沒幾個人吃到。後來有一位梨農朋友說 TS-161 最好吃,劉申權才從冰庫中努力找出了一顆品嚐,赫然發現:過去都是生長到190天採收,這一次則是220天才採收。換言之,這是一個晚熟、八月底採收才好吃的品種。

劉申權對 TS-161 改觀後,趕緊留下枝條,又進行抗病力等其他測試,一年不噴藥,觀察其生長狀況,竟然完全沒有發生病害。此品種的低溫需求也相當低,其他梨穗要經過 1000 小時以上低溫才會發芽,TS-161 的花穗只需600小時即可,在氣候暖化趨勢中,相對好種又好收成。

種種特性評估下來,劉申權將 TS-161 視為首選,專家學者紛紛鼓勵他申請品種權。因為果實是在台灣育成,滋味甜蜜又帶有甘蔗香氣,命名為「寶島甘露梨」,在他邁入育種之路的第 18 年(2014年),終於鼓起勇氣申請品種權。不過,這項決定卻讓他的生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