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考進台大,運氣還是實力重要?統計學揭露殘酷現實:菁英競爭比的是運氣

2022-10-06 10:40

? 人氣

大聯盟投手的球速上看每小時一百英里,加上進壘時可能有內外角與高低差異,使得任務變得更複雜。能力的矛盾就顯現在:雖然現在大聯盟球員的能力都比過去提升,但現在能力對打擊率的影響力卻不如過往。這是因為打者的成功與失敗之間,是由出棒位置的些微之差,以及出棒速度的毫秒之別所決定,這是充滿爆發力、甚至接近全自動的揮擊動作。但因為所有人的能力都比以前提升,因此運氣的變化也變得更加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你應該已經知道,如何把個人能力的矛盾應用在其他的競爭活動。舉例來說,一間公司可以加強自己的絕對表現,但如果其他公司也做一樣的事的話,那麼大家還是會維持原有的競爭平衡。或者是,假如股票價格完全反映了市場上所有的資訊,那麼投資人能否正確預測股票漲跌,就交由運氣決定了。如果商業、體育與投資市場中的人都複製所謂的「最佳做法」,那麼運氣將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至於運氣成分低、甚至不帶運氣的活動,個人能力的矛盾將會導出一個明確且可驗證的預測:隨著時間拉長,絕對表現將逐漸接近人類能力的極限,例如跑一英里所需的時間。當最優秀的競爭者逐漸接近這個極限,他們的相對表現就會開始收斂集中(見圖表3-5)。隨著時間過去,圖片會從左邊轉化成右邊。個人能力的平均值逐漸往極限靠攏,而且隨著變異性降低、分布曲線的右尾會變得更陡,大家的表現也會越來越接近。

圖表3-5:個人能力的矛盾導致結果趨於集中(圖/八旗文化)
圖表3-5:個人能力的矛盾導致結果趨於集中(圖/八旗文化)

我們可以測試這個預測,看其是否成立。就以馬拉松來說好了,這是個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受歡迎的活動。馬拉松的距離是26英里又385碼。這是1896年奧運會的原始比賽項目;在更早的150年前,傳說中希臘人菲底皮底斯(Pheidippides)從馬拉松戰場一路跑到雅典,因為他的國家在馬拉松這個地方打敗了波斯人。當菲底皮底斯抵達目的地時,他高喊「我們贏了!」然後就筋疲力盡、倒下死亡。

運動電視台ESPN的運動科學(Sports Science)節目主持人約翰.布蘭卡斯(John Brenkus) 在他的著作《完美極限》(The Perfection Point)中談到人類表現的極限。他考量了幾個生理因素之後,總結道人類跑馬拉松的最快速度就是1小時57到58分鐘。在寫這本書的時候,馬拉松的世界記錄保持人是由肯亞選手派翠克.馬考(Patrick Makau)所保持,時間是2小時3分鐘又38秒。所以根據布蘭卡斯的估計,馬考的記錄比人類極限還要慢5分鐘40秒。

圖表3-6可以說明,從1932年到2008年間,奧運男子馬拉松比賽的兩種結果。第一個是優勝者所花的時間。這些年來,優勝者的表現進步了大約25分鐘。換算下來,參賽者跑每英里的時間幾乎縮短了1分鐘;這是非常顯著的進步(有在跑步的人都會明白),儘管人類花了四分之三個世紀才達到這記錄。這份圖表也顯示了金牌得主與排名第20名的的差異。這裡也出現了「個人能力的矛盾」,差距從1932年的40分鐘下降到2008年的9分鐘。也就是說,當每個人的能力都進步之後,排名第20的跑者與冠軍的差異,也跟著縮小了。

雙罐模型說明,如果運氣分布的變異性,超過個人能力分布的變異性,那麼短期內運氣的影響力的確有可能超過個人能力。換言之,如果每個人都變強了,那麼輸贏反而是由運氣所決定。

作者介紹:麥可.莫布新(Michael J. Mauboussin)

摩根史坦利旗下協成環球團隊(Counterpoint Global)首席研究顧問、聖塔菲研究院(Santa Fe Institute)董事會名譽主席、哥倫比亞商學院兼任教授,曾任藍山資本(BlueMountain Capital)研究主管、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全球金融戰略主管。多次入選機構投資者團隊和華爾街日報明星人物。

莫布新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客戶端進行投資配置與投資估值、競爭戰略分析和擔任決策顧問等項目,分析領域橫跨金融、競爭策略、心理學,以及複雜系統理論。美國《商業週刊》曾於年度美國最佳商學院中,將其評比為「年度傑出教授」,同年僅七位教授獲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八旗文化《長勝:靠運氣贏來的,憑實力也不會輸回去,常春藤名校「模型思維」課程指定必讀》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