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的人不會埋頭苦幹!追求成功的陷阱是誤以為「愛拚就會贏」,專家教你4招,幫你的人生開外掛

2022-09-04 10:30

? 人氣

懂得善用各種工具,可能比你認真工作,還能更快速完成任務。(示意圖/取自photoAC)

懂得善用各種工具,可能比你認真工作,還能更快速完成任務。(示意圖/取自photoAC)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房貸壓力的上班族,我大膽猜測你沒有記帳的習慣,反正錢應該都夠用;但是如果你有揹著房貸,我想你應該會比較認真管理自己的花費,因為不小心就可能繳不出房貸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通常在資源充沛的時候,我們會比較傾向不做規劃;但在資源匱乏的時候,我們有比較高的機率會對每一筆資源錙銖必較,也就是說你會比較認真去做規劃。

回想我在英國念書的日子,一開始真的是很認真記帳,因為當地物價比較貴,會覺得自己實在太奢侈了。不過,後來拿到獎學金,而且有在系上打工的收入,買東西開始變得稍微闊氣一點,也比較不會在意自己在哪邊多花了一點錢,就在別的地方要做調整。

但其實不管你握有的資源是多還是少,若你可以妥善規劃,都可以讓自己擁有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就像一些網紅,可能是一個人包辦所有拍片工作,但他們的作品,不一定會比多人團隊的遜色。關鍵就在於,你怎麼運用你握有的優勢,並且如何去做取捨。

像在美國,由於教科書非常昂貴,有些學生就會去買二手書,或是短期租用亞馬遜的電子書,然後用這些省下來的錢,他們就可以拿來做別的事情。其實,不只是在金錢的使用上可以做規劃,在各個方面,你都應該思考,怎麼用最少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效益。

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住家要重新粉刷,當時爸媽就要我和弟弟一起加入油漆粉刷的行列。我那時候有點埋怨,一方面是我不想要做這件事情,另一方面我覺得實在沒有必要讓一個博士(我父親)和三個碩士(當年我只有碩士畢業)來做這件事情。因為我們的時間成本其實很高,而且我們自己粉刷的成果,絕對沒有專業的油漆師傅來得好。

不過,對長一輩的人來說,花出去的才是資源,時間沒有花掉這回事,所以凡事自己來就是最好的規劃。我也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溝通,才讓長輩們願意花錢請人幫忙做家務,畢竟上了年紀還自己打掃,就怕受傷了,得不償失。

慎選做法

用對的方法做事,真的可以省下很多的時間與資源,特別是當你有明確方向的時候,更應該要找到最合適的方法。

這幾年因為做知識推廣的關係,在做簡報的時候,圖片會多過於文字,而要怎麼找到適合又可以合法使用的圖片,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本來我是用搜尋Flickr上的公開照片去找圖,後來發現裡面的照片雖然多,但是標籤不足,不太容易檢索。之後付費買圖庫,雖然品質不錯,但費用不菲,而且我常常會用不完。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可畫」(Canva)這個平台,發現它裡面有很多可以使用的照片,還有各式各樣的平面設計版型可以套用。對我來說,這是個很大的轉變,就像是早期卡通人物卜派吃了菠菜罐頭一樣,能量瞬間大幅提升。現在不論是製作簡報,或是各種文宣品,我都是用可畫來製作,成果或許比專業設計的遜色一些,但以我投入的資源來計算,我覺得非常超值。

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真的不要蠻幹,還以為自己很認真。現在有很多好用的工具,懂得善用它們,可能比起你認真工作,還能更快速完成任務。

比方說,我之前看到朋友分享一個利用人工智慧幫影片上字幕的工具,試用後令我非常驚豔。過去我大概要花十五分鐘,才能上完三分鐘YouTube影片的字幕,但是使用這個工具,只要把影片上傳,大概幾分鐘就能夠下載字幕檔,再把字幕檔上傳,並且稍作修正就完成了。

你可以問有經驗的朋友,或是網路搜尋一下,看看是不是有比較好的做法。如果你要做的事情,是比較制式性的,那你還真的該思考一下,是不是可以用寫程式的方式來解決。你不一定要自己會寫程式,可以花點小錢,讓別人幫你把程式寫好,就能省下很多時間。

總之,真的不要以為自己時間多,就老用自己習慣的做法來做事情。如果可以花五分鐘,把之前需要一小時才能完成的事情做完,為什麼不試試看呢?省下來的五十五分鐘,就算你都拿去放空,也比較值得。

思考怎麼發揮最大的效益

前一節談的是怎麼善用工具來幫助你完成事情,在這一節我要帶大家思考一件殘酷的事情,就是不是所有的努力,對你都會有同等程度的影響。雖然有點取巧,但是你真的要多做那些高CP值的事情,而不要盡是做一些低CP值的事情。我不是鼓勵大家去拍主管馬屁,或是只挑一些容易做的事情來做,而是你要知道自己的時間有限,如果要讓業績達標,就必須做一些取捨。

我當年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時候,就先做了一些評估,因為我發現心理學方法這門考科,準備起來非常耗時,但考生平均分數不高。當時,我就放棄從頭開始準備這個科目,只把考古題搞懂,而把時間花在其他科目的準備上。從考試結果來看,這樣的策略對於一個大學不是念心理系的學生是很成功的,因為我心理學方法的分數只是略低於均值,但其他兩個考科的分數都還蠻不錯,也就順利考取臺大心理所。

不僅在工作上如此,談戀愛也是一樣,如果你總覺得自己付出很多,可是你給的,卻不是對方要的,這段感情也不會持續太久。比方說你的女朋友不喜歡名牌包,那麼你花很多錢買名牌包的效果,可能還不如帶她去旅行有用。

當一件事情的成效是加總評估,而不是分項目評估的時候,多做效益高的事情,對你來說才是最有利的。但如果是分項評估,你就該先考慮怎麼讓自己在每個分項都能夠過關,再思考如何在最擅長的分項多投入一些資源,以創造最佳的成效。

不過我要提醒大家,盡量從你自己的觀點來評估什麼是最大的效益,因為每個人看重的點不同,你如果不是以自己的觀點來做評估,很容易會陷入自我懷疑的困境。如果你的最大效益,和別人的期待是一致的,那很好。但當兩者不一致的時候,你就要做一些選擇了,究竟是要留在哪個崗位,還是應該換一個工作。

整合資源很重要

前面我比較從個人的觀點來討論資源的規劃,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很少有人一直是單槍匹馬。那麼,怎麼樣做資源的整合就是很重要的事了,現在很多商會的存在,就是在做這件事情。

我周遭朋友就有很成功的經驗,因為在商會中,大家會做資源串聯與共享,所以會發生很多的可能性。比方說,有人是代理生鮮的,有的人是經營餐廳或是加工料理,就可以串聯起來打造多贏的局面。

我雖然不在企業界,不過學界也有類似的做法,像是整合型研究,就是鼓勵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可以凝聚力量,一起做一點什麼。多年前,我就和醫學系、社工系的老師們合作,在泰山的老人社區關懷據點做研究。這是一個蠻好的經驗,因為如果沒有醫學系的參與,我們就沒辦法提供專業的神經心理篩檢;沒有社工系的加入,我們大概連進入社區的機會都沒有。

身為老師,我們最容易整合的資源,倒不是不同專長的老師,而是我們的學生。即使都是心理系的學生,大家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專長,常讓我非常讚嘆。多年前,我開始經營與銀髮心理相關的臉書粉專,當時就仰賴很多學生的幫忙。有一年,我們還玩挺大的,自己籌資舉辦了一場研討會,包括海報設計、前導影片,還有洽談一部紀錄片的播放版權等,全都是我和學生一手包辦。如果沒有整合大家的專長,這場活動應該是辦不起來的。

想想看:為什麼你老是事倍功半?

第一、你不願冒險嘗試。

有些人因為習慣用某些方式做事情,就錯誤的覺得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一定比轉換成新的方式省力。在少數特殊狀況下,短期間確實如此,但以長遠來看,用低效率的方法,絕對是弊大於利。

第二、你搞不清楚目標是什麼。

有些人只會瞎忙,覺得自己很忙,就一定能有好的績效。但努力並不是好績效的唯一要素,要用對的方法,朝向對的方向前進,才是有效的。

解決辦法

解方一、在比較沒有壓力時,抱持試試看的心情,換個方式做事情,或許就會讓你改觀。

解方二、先確立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以及有哪些方式可以達成這個目標,選擇能夠最容易達成目標的方式來進行。

*心理學小科普:不理性的成本分析

人們對於成本分析非常不在行,我們往往不能理性的評估付出及獲得,常常會低估自己的付出,而高估了自己可能的獲得。如果付出和獲得不是即時的,就更加複雜了。以打疫苗為例,短期可能會讓你感覺身體不適(付出),但長期會讓你對某項疾病有免疫力(獲得好處),那到底該不該打疫苗呢?有研究結果發現,當不做一件事情會有長期嚴重的負面影響時,引導參與者去思考長期的代價,會讓他們願意在短期內有所付出,以避免自己未來必須承受負面的影響。比方說你讓參與者意識到,如果他持續抽菸,以後年紀大了,身體各種功能都會嚴重退化,那麼他們會有比較高的意願想要戒菸。但是,如果不做一件事情的長期影響沒有那麼嚴重,引導他們去思考未來,並不會影響他們短期內付出的意願。

作者介紹|黃揚名

英國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長年致力於讓更多人因為認識心理學而受惠,目前經營「生活中的心理學博士」、「銀髮心棧」、「心理學博士陪你輕鬆育兒」等網路平台和Podcasts。除了推廣心理學相關的知識外,也參與「狗狗讀心術」和「瑞智莊園」等App的開發,幫助大家在生活中使用心理學。著作:《不焦慮的心理課》、《心的年齡,你決定就算數》、《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讓孩子這樣愛上學習》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開啟高效人生的心理課:心理學博士教你善用科學方法,處理生活大小事,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原標題: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情)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