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怎麼辦?專家分析2大「職業倦怠徵兆」,出現這反應代表你真的累了

2022-08-06 11:30

? 人氣

孤立與職業倦怠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人都發現自己通常很正面的情緒變得忽上忽下。了解我們能控制哪些、不能控制哪些因素,可以緩解一部分壓力;四處走走、離開螢幕,也可以找回一些能量。就算只是換一把椅子,或是站著講電話,都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感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很有可能發生職業倦怠,是2020年8月疫情期間在家工作(其實應該說是在工作中過日子)之時。我的症狀相對輕微,但是嗶嗶叫的警示聲確實是一記警鐘。我那時真的忙到瘋掉了(這還真是一種有趣的諷刺)。

這麼多年來,我在這方面累積了好多資訊,照理說我應該更了解怎麼做,不至於忽略我的安全網、尤其是我的社交連結。我是外向的人,這表示,和別人相處能提振我的活力;內向的人則靠著安靜自處來找回活力(內向跟外向無關乎你在派對上的地位,無涉於你是開舞的人還是總是搶著洗碗的人;那是錯誤的概念)。

不管你在內向/外向的分法當中站在哪邊,每個人都要靠著社交關係繼續向前邁進。獲得歡愉和活力的祕訣很簡單,僅此而已,哈佛成人發展研究中心(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 的教授羅伯.瓦丁格(Robert Waldinger)做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

此研究期間超過八十年,結論指出親密關係更能讓人一生幸福快樂,勝過金錢、名聲、物質或工作職銜。人際連結保護我們不至於對人生不滿,有助於延緩身心的衰退,也比社會階級、智商甚至基因更能預測出你是否能長壽幸福。不管是接受調查的受試者,還是一般的市井小民,這番結論都全面適用。

就是因為這個理由,因此,即便不用通勤能帶來好處,在家獨立工作對我們來說仍並不是好事。就算你有一大家子,在家工作可能還是會讓你覺得很孤獨。我們必須更加努力找出社交策略,主動緩解這種孤獨感。

好了,現在說回我的故事。

那時,我要照顧的客戶特別多,每一個人都在想辦法掌控遠端工作的壓力,並維持自身運作順暢。由於這份工作,再加上我想要幫忙,當我和客戶一起合作時,得到了很多能量(對,我的潛在關係成癮問題在壓力之下會跑出來),我也因此做過頭了。

有一天,我的大腦突然就不動了。我當時正在讀一份文件,不是〈北愛爾蘭和平協定〉(Northern Irish Peace Protocol)這種冷硬艱澀的文章,但我還是一個字也讀不進去。文字在我面前游來游去,我完全無法聚焦。對於像我這樣的控制狂來說,這種事太可怕了:我是不是已經開始失智?這會是長期的嗎?如果我的腦子是一團迷霧,我要靠什麼營生?我的非理性大腦開始動起來,開始想像大災難就要發生了。我的心理問題以生理的症狀表現出來:我的生理問題,是壓力在自我表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