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的當代進化論:社會觀察家詹偉雄與建築師彭文苑談時代與空間

2022-08-08 00:00

? 人氣

建築兼容空間、人文、環境、自然 民眾可以透過建築自己定義「家」的意義

圖說:彭文苑表示「山嵐居」的設計概念啟發於在現場對圍繞著基地的自然環境與山景的一種最直接的感受, 與被賦予的感動。(圖/行一建築提供)
圖說:彭文苑表示「山嵐居」的設計概念啟發於在現場對圍繞著基地的自然環境與山景的一種最直接的感受, 與被賦予的感動。(圖/行一建築提供)

行一建築的住家作品一直給人一種獨特想像的感受和有一種勇敢與主流作品不同的力量,「談到家,一般都想到房地產產品,但我們鼓勵大家可以去思考『自己的家』是什麼?」設計總監彭文苑說道,大家對住宅雖然有很多既有的印象,但是可以選擇跳脫框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行一建築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件能代表著新時代住家的代表性作品。設計總監彭文苑秉持信念,突破傳統以來對公寓式住宅、對租屋、對合住的框架,從陳舊的街區、逼仄的窄巷重新開拓租屋生活新美學,用5年的時間在2021年推出,並榮獲第八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的「共居之家」,從佔地僅四米寬的基地上,設計「一棟一層一戶」提供年輕租屋族新的居住選擇。

「共居之家」是在市中心的陳舊街區夾窄巷弄中開拓的美好生活可能。於都心、巷內、轉角、面寬僅四米的基地上,設計出一棟一層一戶、可供年輕族群用租賃形式居住的小型單元建築。(圖/行一建築提供)
「共居之家」是在市中心的陳舊街區夾窄巷弄中開拓的美好生活可能。於都心、巷內、轉角、面寬僅四米的基地上,設計出一棟一層一戶、可供年輕族群用租賃形式居住的小型單元建築。(圖/行一建築提供)

「你能想像,透過樓梯貫穿室內外空間,讓每一位住戶都能擁有一個有陽光和街景的家的入口嗎?」彭文苑語氣興奮,特別設計的動線、創新的階梯安排,形塑出更友善的空間運用與更有溫度的鄰居關係,小住宅一樣可以展現個性,從傳統建築方式突破,順著都市更新的變動,彭文苑設計的住宅兼容城市紋理與租屋空間。

「住宅與生活要能與周遭的環境有良性的對話,我們會透過建築的座向、空間屬性與出挑屋簷等去回應物理環境達到遮陽與隔熱的效果,同時讓每個空間都能自然的採光與通風,降低住宅對人工燈光與空調等電力的需求,讓家是能兼具自然舒適與節能環保的居住環境。」彭文苑強調住宅除了要能與時俱進之外,還要能承載更多人文美學、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如同行一建築在台東推出的作品「東隱之家」,創新設計了絕美的房子,在一望無際的稻田、草原之上,跟山海融合。將建築結合自然環境,正是彭文苑獨到的作品特色,通透的格局、浮島般的建築美學,打破對「家」的成見,彭文苑致力打造的是建築有溫度、有生命的一面。

建築30~50年推進「家」的延伸 建築與自然環境相互引渡成為一體

行一建築設計總監彭文苑從過去挑戰、反叛傳統建築,到現在恣意推出兼具創作與空間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建築作品,他誠摯邀請民眾對「家」的概念勇敢想像、勇敢思考更多可能。(圖/江旻駿攝)
行一建築設計總監彭文苑從過去挑戰、反叛傳統建築,到現在恣意推出兼具創作與空間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建築作品,他誠摯邀請民眾對「家」的概念勇敢想像、勇敢思考更多可能。(圖/江旻駿攝)

「家的空間須具備包容及延展性,隨長遠的人生階段,在三五十年間保持調整的彈性,有的階段需要與長輩同居,或者家人需要獨立空間。也有時在兩者之間,既親密又獨立。」彭文苑說道,時代之下的建築慢慢在轉變,現代社會大家喜歡獨立自主追求嚮往的生活,而住宅扮演的腳色也比以往更多元,人與建築之間的關聯、建築與環境之間的關聯,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獲得日本Good Deaign Award大獎的「山嵐居」,透過將自然引入室內與生活互動的設計可能,與捕捉窗外自然的豐富變化。(圖/行一建築提供)
獲得日本Good Deaign Award大獎的「山嵐居」,透過將自然引入室內與生活互動的設計可能,與捕捉窗外自然的豐富變化。(圖/行一建築提供)

說著「家」的不一樣,行一建築拿出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大獎的「山嵐居」,透過把自然引入室內生活的設計,光影之間的流動,住戶的生活、時間、自然環境交織在一起,彭文苑又透過曲牆引導出獨有的動線,讓空間更靈活、更有使用彈性,生活、居住、家,都可以重新被定義,揮別「蝸居」小日子。

建築隨時代流動輪轉,民眾實際上已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決定生活的方式與「家」的各種需要,不一定需要選擇購買現成房型,成了新時代的人們看待住宅如何與個體化生活協調的核心關鍵,而「家」的在建築的構成中究竟成為了什麼樣子?邀請民眾一同,勇敢想像與透過設計實踐。深入探訪:行一建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睿筌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