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楊貴妃真的很胖嗎?專家從古書文獻揭真相,她居然被後世黑了一千多年

2022-06-09 16:44

? 人氣

在洛陽龍門的諸多石窟佛像中有一尊奉先寺的「盧舍那佛」,它興建於唐高宗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歷時4年才完成。盧舍那佛高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秀麗端莊、眉目修長、嘴角微微上翹流露著一種神秘的微笑,有中國「蒙娜麗莎」(Mona Lisa)的美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下班經濟學》專業減重營養師靠這招每天輕鬆順暢窈窕,便秘不再來!​

根據大佛雕造時的碑文紀載,時為皇后的武則天曾「助脂粉錢兩萬貫」。由於此尊佛像具有東方女性的面容特徵,民間盛傳,這尊佛像就是當時的工匠藝人依照武則天的容貌為藍本而雕鑿的。

佛像是否為武則天的面容?這是一樁釐不清的美麗公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尊美麗的佛像乃具有飽滿豐腴形象特徵。

事實上,不僅是佛像,舉凡唐朝出土、流傳的藝術作品,諸如唐三彩、陵墓石雕、仕女雕塑、畫作都流露著飽滿、豐碩的造型,體現著豐腴自信的審美觀照。

由此觀之,生長在大唐飽滿、豐碩的華麗氛圍之下,楊貴妃是個豐腴的胖美人應該也不是什麼太驚訝的事。

不過由於楊貴妃最後是以禍水的形象留名青史,楊貴妃的「胖」就慢慢發酵成一種罪惡。杜牧的名句: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簡單兩句,簡直把楊貴妃貪婪、嗜吃、不顧民間疾苦的負面想像登峰至極,從此以後,楊貴妃的胖,總留有幾分的貶意。五代人王仁裕所撰的筆記小說《開元天寶遺事》是如此描述楊貴妃:

素有肉體,至夏苦熱。

使侍兒交扇鼓風,猶揮汗不止。

天啊!這隻楊貴妃簡直是頭母豬,不但胖,還愛出汗,完全沒有「姿質豐艷」的華麗美感。

宋人魏了翁在觀賞艷紅的荔枝樹後,想起了愛吃荔枝的楊貴妃,完全口無遮攔直接嘲笑:

人應笑太真肥。破除千古恨,須待謫仙詩。

那個楊貴妃已經不是單純的「胖」,而是一種接近顢頇狀態的「癡肥」。看來只有詩仙李白所歌頌楊貴妃的「清平調」,才有辦法將那位肥貴妃變化為美女。魏了翁直接用負面的詞彙「肥」來描寫楊貴妃,可見貴妃的胖,已經是一種崩壞的可怕形象。

現代的中文語彙也沒有放過對楊貴妃的訕笑:如果我們看見一位頸下鎖骨微突的女生,會稱她為「骨感美女」;而若同學稱呼某某女生為楊貴妃,這位女生不見得會美,但肯定是位胖子。

所以當潤喉糖廠商想要拍攝以楊貴妃為主題的沐浴廣告時,自然想到身材微胖的林美秀作為主角。至於為什麼不找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除了「她」太貴以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林志玲太瘦了。

儘管林美秀不是廠商心目中的美女正妹,但是她的胖,肯定能夠完美詮釋楊貴妃。

然而我們仍舊要問的是,楊貴妃真的胖嗎?

事實上,現在社會所崇尚的「瘦」,乃是一形聲字,從「叟」聲,偏旁同「病」字,可知「瘦」乃是營養不良生病的意思。

《禮記》中形容居喪期間,因過度哀傷:「居喪許羸瘦」,其中「羸瘦」就是指生病消瘦的意思。

唐太宗曾自嘲說:「吾貌雖瘦,天下必肥」,意即「我雖勤於公事容貌衰瘦,但卻能讓百姓吃飽穿滿,養得白白胖胖。」

楊貴妃生長在華麗、飽滿、豐碩的大唐盛世,女人可當道士,可參政,甚至可當上皇帝,那是個女性自主、自覺的年代,豐腴乃是營養好、健康的表現。楊貴妃是胖,這是健康、自信的胖。

然而當代的審美觀,卻嘲笑健康營養的「胖」,崇尚病態羸弱的「瘦」。歐洲的名模甚至流行「紙片美人」,許多人為了追求名模身材,患上厭食症,最後餓死。

「健康的胖」被耻笑,「病態的瘦」卻是蔚為流行,這一胖一瘦的對比,充滿了無限疑惑與諷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令狐少俠的講古教室(原標題:《令狐少俠的講古教室》「國文冷知識」之8「楊貴妃是胖子嗎?」)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