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受國民黨栽培,彭明敏為何走上「台獨教父」之路?揭秘他與蔣經國鮮為人知的往事

2022-04-08 16:16

? 人氣

曾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榮銜的台籍菁英彭明敏,一生致力於台灣獨立運動,他與蔣經國也有鮮為人知的往事。(資料照/甘岱民攝)

曾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榮銜的台籍菁英彭明敏,一生致力於台灣獨立運動,他與蔣經國也有鮮為人知的往事。(資料照/甘岱民攝)

自六○年代起,蔣經國對台籍人士的觀感及實際應對,與兩個因素密不可分:一是美政府開始關注本省人未來的政治動態,亦即華府對台政策開始出現微妙的風向轉變,二是小蔣本人從幕後走向台前的轉折。一九六一至六二年間,蔣介石欲利用中國大陸發生饑荒而發起軍事行動,但遭甘迺迪總統無情的壓制,這也使他想借助美國之力反攻復國的希望益加渺茫;對華府而言,當以外省人為主體的國民黨政府重回大陸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時,那麼人口佔絕大多數的本省籍百姓,其未來動向便值得密切關注。如前所述,一九六一年夏天美政府一度決定核發廖文毅的入境簽證,儘管國務院在最後一刻剎車,避免與蔣介石決裂,然而不少觀察家皆將此視為美方改變對台政策一項試探性的舉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蔣經國的認知裡,自一九四九年起美方便暗中鼓動本省勢力挑戰國民黨,不論以「民主化」之名與各方人物暗通款曲,或是「包庇縱容」當時美國境內剛萌芽的台獨運動,這些傷害國府的舉措未曾歇止。儘管如此,一九六四年對兩蔣父子而言仍屬極不尋常,該年伊始,日本首相池田勇人積極尋求改善與中共的關係,台、日外交幾乎破裂,法國政府也決定承認北京、與台北斷交,接著又發生湖口裝甲兵事件,一連串內外打擊讓台灣民心士氣跌入谷底。受國民黨刻意栽培、曾是國立台灣大學史上最年輕正教授與系主任、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榮銜的台籍菁英彭明敏,與他的學生謝聰敏、魏廷朝在思索台灣困境與未來出路後,決定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主張一千二百萬人民不願接受共產黨的統治,而蔣介石政權既不能代表中國,又不能代表台灣,甚至不能代表國民黨,他們呼籲本省與外省人團結一致,共同建設一個新國家,成立新政府,實行真正的民主政治,重新申請加入聯合國並與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建交。此份宣言草稿完成後,在印製過程中遭印刷廠老闆密告,該年九月彭、謝、魏三人遭警備總部以叛亂罪逮捕,翌年初分別被判處八年至十年有期徒刑。

「彭案」發生後,蔣經國主觀認定此案又是老美在幕後煽動本省人反對國民黨,然而他的猜疑並非無的放矢;該(一九六四)年稍早,自美考察歸來的國防部法規司長梅可望告訴小蔣,他在美國時曾聽聞聯邦調查局內部正流傳一種說法:華府利用「學生」推翻南韓的李承晚,利用「和尚」推翻南越的吳廷琰,現在正準備利用「台灣人」來推翻蔣介石,這番生動的描述令小蔣心生警惕,認為「此乃一種警告,吾人應有所警覺,亦必須有所準備。」小蔣也注意到,此時美國朝野人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關注台灣的「省籍」問題,認為過去老美談論的話題總是圍繞在台灣是否會成為「警察國家」、蔣經國是否與中共謀和,而近來論調則轉為本省與外省人的互動關係,以及台灣人是否反抗外省人。九月中旬,農復會委員蔣彥士自美歸來後又面告小蔣,當他拜訪艾森豪時,這位過去相當支持蔣介石的美國前總統,竟然大多數時間都在向他探詢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小蔣認定美方關注此議題「一定是不懷好意」,他還聽聞當時民間流傳一些偏激與怪異的論調,譬如稱台灣人民「有一天會在中山堂公審蔣氏全家」、「將來蔣經國想逃亦逃不掉,一定會從飛機場捉回來」,小蔣驚訝此類言論竟也能傳到他耳裡,他雖不願多加揣測與理會,然而「此時此地總有人在作如此想,可不知之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