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洋人」過羊年「洋羊」得意

2015-02-18 15:37

? 人氣

英國人過春節眼下還是湊熱鬧,下一代人領略了深層的文化蘊涵,過得會更有味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農曆春節轉眼就到了,周末我把衣櫃裏的一套唐裝翻出來穿上,給那些對中國新年感興趣卻又記不准日子的洋街坊們提個醒。

這套唐裝是一位老同學特意從北京寄來的。2012年,老同學來倫敦時正趕上春節。面對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上萬頭攢動的中國春節「廟會」,老同學感慨萬千。老同學是南京人,他說,如今南京夫子廟的春節廟會都難與特拉法加廣場上的人氣PK。

老同學說,沒想到在倫敦重溫了一把逛廟會的熱鬧,回國後特意給我寄來了這套唐裝,說我在倫敦興許用得著。還真讓他說中了,轉年的農曆新年,BBC組織的中文團隊在倫敦中國城裡搭起的舞台上亮相,吹拉彈唱了一個多小時,我穿著唐裝台上主持,感覺正宗了不少。

「洋勞模」的兩地春節

最近跟我的老朋友郝曦聊起這件事,郝曦對英國人過春節的「歷史進程」的回顧又讓我好生感慨一番。

郝曦(Stephen Hallett)是英國人、中國通,因其對中英文化交流、特別是盲人教育的貢獻,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OBE大英帝國勛章,查爾斯王儲親自把勛章掛在胸前,是響噹噹的「英國勞模」。

郝曦常年往中國跑,春節或在北京或在倫敦,趕上哪兒在哪兒過。眼下郝曦人正在北京,今年的春節要在北京過了。

郝曦說,北京城的春節,是越來越冷清沒氣氛了。一是傳統的放鞭炮雖然解除了禁令,但禁了10年,許多北京人已經習慣甚至喜歡上了不放鞭炮的清靜,讓放也不放了。有些人則是覺得霧霾已經夠嗆人的了,別再燃放煙花「添堵」。

二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大幅提高,早已不需要借過年打牙祭大「撮」一頓解饞,對過年的嚮往期待自然大打折扣。

三是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過年,單位還興個團拜,街坊鄰居也會串個門、敬個煙吃塊糖。現在,大家呆在商品房高樓裏,互相不認識,老死不相往來。

相比之下,郝曦說,「春節風」倒是已經吹遍了英倫三島。在英國過中國的春節是越來越熱鬧、越來越當回事兒了。

英國人過春節的特點,郝曦總結起來也是一二三。一是從特定群體逐漸擴散到普通人家;二是從擺攤兒叫賣到展示文化;三是從看熱鬧到看門道。

郝曦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OBE大英帝國勛章,查爾斯王儲親自把勛章掛在胸前,是響當當的「英國勞模」。

中國實力是風源

郝曦回憶說,他80年代在利茲大學學習中文時第一次接觸春節,那時候也就是幾個學中文的洋學生跟著教中文的中國老師學包餃子。出了這個特定的圈子,沒有人會注意到中國的春節。

到了90年代初,郝曦到了倫敦,春節時到中國城看看,舞獅子討紅包吃年飯,基本上是當地華人自己過,也不出中國城的一條主街。英國人和國際遊客一樣,是抱著獵奇心態旁觀。

自90年代中後期以來,隨著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的大批到岸、中國商品進入英國市場的每一個角落、中國人到英國從買名牌到買房子買地建廠房,過春節已經不再是小商小販擺個攤兒賣個燈籠剪紙之類的趁機賺點小錢。

由中國政府資助的中國一流藝術家現在每年都在春節期間來到倫敦、伯明翰、曼城等地演出,把過春節變成了一個展示中國文化,輻射中國實力的機會。

春節風吹進普通英國家庭,風源是人人感覺得到的中國實力。

郝曦這番回顧,我有親身感受。記得90年代早期初到英國的時候,因為沒有氣氛,連我自己都不止一次的忘了過春節。記得結婚頭一年,一天早上,冷不丁接到洋岳母的電話,劈頭一句「空黑花材」。

搞了半天才鬧明白,這是一句她從當地小鎮上的中餐外賣老闆那裏學來的賀歲語,「恭喜發財」,正宗的粵語發音。

英國與前殖民地香港的淵源,使得普通英國人的概念裏,中國話就是粵語,中國菜就是粵菜。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隨著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打開國門,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坐在火車上,可以聽到中國各地的方言。非高峰期時碰巧了,一車廂裏能有半車廂的人說東北話,讓人恍然間不知身在何處。

最近十年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中國公司財大氣粗,投資收購,軟硬通吃;中國遊客財大氣粗,精品店裏買東西像買蘿蔔白菜;中國學生財大氣粗,學費恨不得從小學開始交起。

1985年,倫敦中國城華埠商會首次主辦中國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到了2002年,在唐人街上已經施展不開手腳,慶祝場地挪到了倫敦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廣場,特拉法加廣場上。此後,特拉法加廣場也不夠大了,附近的萊斯特廣場、攝政街都成了慶祝春節的場地。

倫敦的春節慶祝活動,已成為亞洲以外規模最大的春節廟會。

下一代的春節

不過,在郝曦看來,英國人過春節,大部分還是停留在看熱鬧、湊熱鬧的水平。對更深層次的文化蘊涵,僅從到特拉法加廣場看看舞龍舞獅,體會是有限的。

郝曦說,比如與中國新年緊密聯繫的生肖以及生肖背後對中國人心理影響巨大的流年運程、吉凶禍福等等,要讓英國人理解就有很大難度。

所以,中國各地農曆馬年年末出現搶生潮,不惜剖腹產也要趕在羊年到來之前把孩子生出來,就讓英國人「莫名其妙」。

但郝曦認為,即便是看熱鬧,也很重要。很多英國人都是帶著孩子來中國城過春節的,這種文化接觸、啟蒙的影響力不能小看。

郝曦說,隨著來自中國的漢語教師直接進入英國的中小學、越來越多的英國中學甚至小學把漢語列為必修外語之一,相信下一代英國人的中國春節過得會更有味道。

(作者:白墨/責編:尚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