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址、街道名,古羅馬人是怎麼找路的?專家揭曉真相,古人的智慧讓人不禁驚嘆

2022-02-05 10:00

? 人氣

羅馬人以方格棋盤狀的行省市鎮而著稱,不過如霍勒蘭(Claire Holleran)所述,羅馬城本身的布局更具生機性(organic),富有各種小徑、巷弄、街道,其中有些小徑十分狹窄,雙向走過的鄰居甚至會彼此碰到手。羅馬上層階級住在大別墅裡,但多數羅馬人住在大小僅能容臥的房舍內。鑒於火災的風險,室內煮飯若遭取締,便得挨上鞭打的處罰,所以勞動階級多數在戶外用餐,或許會是街頭小吃攤。一般人會將街道當成廚房、起居室,甚至當成浴室與垃圾箱。古羅馬缺乏實質性的區域規畫:店家、房舍、花園、作坊可能彼此相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對於許多羅馬人來說,交通恐怕不是街道最重要的功能(因為有些道路甚至會阻隔交通,恐怕交通根本就不是其功能)。巔峰時期的羅馬城約有一百萬居民,多數都居住在城中心方圓兩英里之內。人們總得認路吧,但要怎麼做?

麻省理工(MIT)都市計畫學教授林區(Kevin Lynch)於一九五二年九月時至歐洲客座。有個問題引起他的興趣:為什麼有些城市特別吸引人? 他到了佛羅倫斯(Florence)隨意閒晃、思考城市風景,他畫下地圖、記錄該城引人入勝之處,包括在城內幾乎都能望見的聖母百花大教堂(Duomo)、城中廣場、城市周圍的山丘、亞諾河(Arno River)的分界線。佛羅倫斯或許紊亂,但是城中有許多特殊傑出的建築、道路、地標等等,就算手上沒有地圖,依然可以好好認識這座城市;佛羅倫斯讓人覺得有一致的條理,待在這裡感覺很好。林區表示:「只要看過佛羅倫斯,或是有機會走在它的街道上,一股自發而單純的喜悅便會油然而生,這是種滿足感。」

林區把佛羅倫斯這種城市稱為可使人「產生意象的」(imageable)。林區在其著作《城市的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當中寫道:一座可高度使人產生意象的城市,「是型態良好的、特出的、出色的;它會吸引人們的耳目,使人想要更注意、更融入」。

(圖/取自Wikipedia)
佛羅倫斯。(圖/取自Wikipedia)

在使人能產生意象的城市裡,不太可能迷路。試想《糖果屋》漢賽爾與葛麗特(Hansel and Gretel)的故事:他們在森林中徹底迷路,每棵樹看起來都差不多,而他們無法找到自己沿路撒下的麵包屑;但是,如果每棵樹的大小與色彩都有所差別,假使這對兄妹經過蜿蜒的溪流、老舊的營地或海狸水壩,他們或許就不用靠麵包屑來尋路:他們可以靠地標找出方向;然而,連綿的樹林無法讓人產生這種意象、不會烙印在心中,所以他們迷路了。用林區的話來說,迷路帶來焦慮與恐懼,迷路「讓我意會到,此事與我們的均衡感、安適感具有密切關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