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原住民,用一條頭帶就能背動100公斤的人!一篇文揭它2大超實用功效,再遠的路途也不會斷

2021-10-04 10:10

? 人氣

中平部落的婦女用背簍裝滿小米。(圖 / 取自健行)
中平部落的婦女用背簍裝滿小米。(圖 / 健行文化提供)
女性的袋子,可以裝農作物,也可以用來背小孩。(圖 / 取自健行)
女性的袋子,可以裝農作物,也可以用來背小孩。(圖 / 健行文化提供)
黃泰山展示他完成的頭帶。(圖 / 取自健行)
黃泰山展示他完成的頭帶。(圖 / 健行文化提供)

頭帶是我目前最常使用的物品,每次上山都要跟笛娜借,深怕哪一天被我弄丟,於是抽空跟黃泰山學習製作頭帶,一個月的學習中,讓我擁有專屬的頭帶。出生在拉庫拉庫溪太魯那斯的Tina Umav,已經九十多歲,曾經跟我說過,以前藤編只有Isbabanal這一個氏族才可以編,其他家族都要向他們以物易物,來換編織物,她如此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naitun maqansia matas-I balangan、tuban、sivazu、davaz、at talangqas、kaupakaupa tindun qai Isbabanaz a tindun, maqa ata qai mabaliv ata,

只有他們可以製作背簍、籐篩、網袋、talangqas,只有Isbabanaz氏族才可以做這些,其他氏族就向他們買。

背上背著密封背簍。(圖 / 取自健行)
背上背著密封背簍。(圖/健行文化提供)

這個專屬Isbabanaz的編織技術,其他氏族編織是禁忌(samu)。在時代的變遷,氏族互為交流下,技術廣為其他氏族學習,就像Bisazu他是屬於Istasipaz氏族。現在的年輕人卻越來越少人學習這項傳統技藝,未來不知道這個美麗的編織物,還能不能在山上看得到。

頭帶是原住民嚮導和高山協作上山一定會攜帶的物品之一,這個編織物可以讓我們從眾多的山友中,猜出這群戴著頭帶的人,具有原住民的身分。但是,現在也越來越多的平地人,開始學習使用頭帶。使用頭帶需要經過練習,否則會造成頸椎的傷害。頭帶使用的位置其實不在前額處,而是在頭頂前三分之一靠近前額處,使用時頸椎一定要呈一直線,不可以抬頭仰望,所以視角要看著地面。頭帶平時可以綁在肩帶固定帶上,在背負比較重的時候、或長時間行走時,來減少肩膀的負擔。

頭帶負重力強,100公斤的傷患都能背得動

隊伍當中有人因為受傷、疾病無法行走,排除頸椎、脊椎損傷的患者,也可以透過頭帶跟登山杖來搬運傷患。靠著兩支登山杖、一個頭帶、一條布繩,能背動一百公斤的人,無論再遠的路,再重的傷患,都可以用頭帶把人帶到安全的地方。

與黃泰山學習藤編頭帶。(圖 / 取自健行)
與黃泰山學習藤編頭帶。(圖 / 健行文化提供)

頭頂著頭帶的林淵源,把我帶入布農族的傳統領域中,也是第一次聽到「巡山員」這個工作職位名稱,才知道有一群布農族人在自己的祖居地,為外來旅客、學術團體做嚮導背工的工作。在這十幾年中,我因為林淵源大哥的關係,有機會持續地進入山林,讓我認識也是頭頂著頭帶的一群族人,他們各自有不同的身分,高山嚮導、背工、巡山員等,雖然不同的職位名稱,相同的是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在祖居地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