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吃得清淡,也未必能降膽固醇…飲食原來只占2成影響,4大常見迷思你該知道!

2018-01-29 14:17

? 人氣

迷思2/既然食物中的膽固醇對體內膽固醇影響不大,那麼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吃雞蛋、海鮮等高膽固醇食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目前缺乏直接證據顯示,膳食膽固醇和血清膽固醇之間有直接關係,再加上美國最新發布的「2015-2020飲食指南」也取消每日300毫克膽固醇上限,不過這並不代表限制膽固醇攝取不再重要。

劉崢偉醫師提醒,要判斷一種食物對膽固醇的影響,必需同時考量食物中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含量,「飽和脂肪酸」才是飲食中造成心臟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通常高膽固醇食物,都含有高飽和脂肪酸,吃過多高飽和脂肪酸食物,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想要避免膽固醇飆高,以下食物最好減少攝取量:

1. 動物性飽和脂肪酸: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豬油、牛油等動物油;全脂乳製品。

2. 植物性飽和脂肪酸:椰子油、棕櫚油。

體內壞膽固醇過高,容易造成血管阻塞、變厚、變硬,引發心血管疾病。
體內壞膽固醇過高,容易造成血管阻塞、變厚、變硬,引發心血管疾病。

迷思3/少吃蛋、海鮮、肉類,就能避免膽固醇過高?

許多人以為少吃高膽固醇的蛋,就能避免膽固醇過高,在上題回覆中提到,要判斷一種食物對膽固醇的影響,必需同時考量食物中的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含量。蛋的膽固醇雖然高,但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屬於優良蛋白質來源,適度食用反而有助於補充蛋白質維持身體健康,建議每隔2天可以吃1顆蛋。

肉類中的牛肉、羊肉、豬肉等紅肉,所含的油脂都是屬於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通常會呈現固態,因此許多人愛吃的霜降牛肉、五花豬肉、三層肉,雖然油脂在嘴融化吃起來美味可口,但吃進肚的可是會讓你飽和脂肪酸飆升!

海鮮類食物中,鮭魚、鯖魚、鮪魚等食物,含有豐富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適度補充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三酸甘油脂,研究顯示能略為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生率。

劉崢偉醫師建議,肉類飲食盡量以白肉(雞肉、魚肉)取代紅肉(牛肉、羊肉、豬肉)以減少油脂的比例,改以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植物油取代飽和脂肪酸為主的動物油,以零脂或低脂乳製品取代全脂乳製品,較能吃得健康又安心。

迷思4/ 膽固醇過高對人體有害,那麼膽固醇是否愈低愈好?

一般建議壞的膽固醇(LDL)在健康無危險因子的情況下,也要維持在130mg/dL以下。目前醫學研究指出,藉由藥物介入,將壞的膽固醇(LDL)由69.9mg/dl降到53.2mg/dl,還能繼續降低缺血性腦中風、急性心肌梗塞機率,且並不會伴隨腦出血增加的風險。

不過,進一步將壞的膽固醇(LDL)降至比53.2mg/dl更低的數值,是否能夠繼續安全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則沒有定論。此外,運動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對於降低膽固醇雖然有輕微的效果,但很難達到將壞的膽固醇降低至50mg/dl以下,因此不需要擔心體內膽固醇過低所造成的負面效果。

文/黃惠姍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膽固醇不一定是「吃」來的 破除膽固醇4迷思)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