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求完美,但被批評就玻璃心、做不到滿分超焦慮…專家:做這4點不讓「完美主義」失控

2017-09-21 11:02

? 人氣

人人都說學會「如何做人」比學會知識還要重要,那學校為什麼都沒教呢?有一位「非典型老師」吳緯中,就因為他在高中以前的求學經歷飽受挫折,使他更能同理與包容各種學生。他認為有許多事情無比重要,卻長期淹沒在成績與升學教育裡,因此他要教會學生,這些比讀書更重要的事情。這次,他遇到了完美主義、卻陷入困境的學生。

「經過了這一切,妳終於發現了自己的『不能』。」我對學生柔聲說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天和同事聊到學生們的近況時,她一段妙絕的話,讓我思忖很久:「從前的年代大家都苦,但從來也沒聽過玻璃心的孩子,也許當時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心竟然『會受傷』,竟然有權利受傷;現在的孩子受家長呵護備至,卻反而動不動就喊受傷、心碎。我覺得啊,現在的孩子沒有公主命,就不該有公主病!」

孩子們這樣的趨勢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了:自我意識過剩、自我感覺良好,看了太多迪士尼與好萊塢電影所養成的極端樂觀——「只要夢想得到,就做得到」的自大心理。他們不太能接受自己失敗,面對困境時缺乏經驗,常感到無所適從。總有一天,他們將從被保護的世界,走進「殘酷冷漠」,也許是學校、實習或職場的真實世界。

01.PNG
(圖/四国ガス@youtube)

在這個現實世界中,鳥事總是多於好事,不開心的事遠比開心的多,不公平的事會持續發生,滿滿希望將會幻滅成失望,甚而絕望。此時,我們該如何為自己的心靈建立篩選器,不讓這個世界的黑暗將我們吞滅?從這幾年陪伴學生的經驗裡,我發現孩子們在面對困境、失敗時,若能擁有這4種思維,結果會很不同:

1. 戒掉以完美為目標

因為不容許自己犯錯,許多孩子都抱持著必須完美的心態苦撐。我總會提醒他們,完美並不存在,我們若已經完美,也不需再學習了。我告訴孩子們:別將完美當目標,而該把學習當目標

期末,一個學生出現在我面前,苦悶的愁容。隨口問了最近的狀況,她三句不到,眼淚就開始奔流。她說,愈來愈害怕與人合作的場合,因為不懂得拒絕。她常自願當組長,承擔了同學們不願意做的事,令她常整夜趕報告,半夜在房間裡默默崩潰,休學的念頭揮舞不斷;自己的主動竟成了懲罰,而熱心也成了噩夢。

我靜靜地坐著,不停遞給她面紙。我用接近氣音地柔聲詢問:「那,從這麼多痛苦、流淚、崩潰的過程中,妳有沒有學到些什麼呢?妳覺得這一個學期對妳而言值得嗎?」

她終於說話了:「雖然累,但是值得,因為真的學到了非常多!」她愈說愈起勁,臉上慢慢綻開了笑容。剛入學那種懷抱希望的眸子,又重新在她臉上出現。等到她說完了,我又丟一個問題給她,說我發現她其實還學到了一個很珍貴、很珍貴的事。她不明白,直問我是什麼。我帶著淺笑告訴她:「經過了這一切,妳終於發現了自己的『不能』。」

她露出我意料之內的疑惑表情。我說了:「妳發現了妳『不能』管好組員,帶動他們完成任務;『不能』把每件事做得完美,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不能』堅持當初進入學校時的夢想,過了一學期就想放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崩潰,對同學發脾氣。」

「以往的妳,都覺得自己很優秀,可以把許多事情做得很棒,也能討老師的歡喜。然而,經過了這些經驗,讓妳認識了自己的『不能』;在未來,也才知道可以如何針對這些狀況改進。這些體會,都是妳在遇見這些困境之前所料想不到的,不是嗎?」最後,她開心地跟我說bye bye,告訴我不會再想休學的事了,會在下學期好好調整自己的腳步、穩穩地再向前走。

2. 停下無限上綱的想像力

經過了一個寒假不見,因為掛心這位學生的狀況,開學時在走廊遇見時,我就率直、半開玩笑地問:「還記得放假前,妳哭嚷著想要休學,快活不下去的樣子嗎?現在呢?還會有這樣的念頭嗎?」

她略微害臊地回答:「早就沒有了,我現在過得很好,還很驚訝當時自己的反應會這麼激烈呢!」然後蹬了個腳,匆匆進班上課去了。

我愣了一下,想起了多年前曾因感情因素,有一段時間自暴自棄,彷彿覺得沒有明日的自己。這件事在旁人眼中,是小菜一碟,但在我的心裡,卻是一整個世界。

我突然升起一個古怪的念頭,覺得每個人的心裡,都埋伏著一頭自我腐蝕的小怪獸。我們若常和內心裡的小怪獸建立感情,牠會不斷滋養、茁壯,成為難以擺脫的巨獸。那些曾經受傷的畫面、失敗的經驗、遭拒絕的困窘,都能藉著記憶與想像力,被擴寫、渲染、詮釋,然後在自己無數次凶殘地按下重複播放鍵後,成為固著的傷痕,深深困住無法自由的靈魂。

不知不覺,我們成了一個終日忿忿不平的怨懟者、習慣性的受害者、希望的棄守者,舉起十指,哀聲指控全世界愧對自己。恐怕,真正傷害我們的,就是我們自己。在面臨困境時,若可以暫停思考一下,就知道我們永遠都還有機會。

02.PNG
(圖/公明党@youtube)

3. 找到自我價值,培養不受傷的能力

開學兩個月後,很奇妙的,這位孩子帶著眼淚再度出現在我面前。這次她說,受不了某位老師始終沒看見她的努力。在期中活動表現中,即使她全力以赴,老師也只看見了她沒做好的小瑕疵,而忽視她一次又一次的付出。最讓她崩潰的,是老師甚至還在全班面前點了她的名字、說她不夠用心,讓她當眾受屈辱。自此以後,她不喜歡每次老師看著她時,露出的一種微妙無奈的神情,彷彿覺得她在擺爛。

我試著問她:「在這個辛苦、不容易的過程中,妳可以舉出三件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嗎?」她揉揉眼,不猶疑地說了五點,並且作勢還要繼續說下去的樣子。我趕緊微笑打斷她,接著問:「老師對妳這些努力的漠視,會讓妳的努力變為不存在嗎?」她說當然不會。

我接著說:「很快這個活動就辦完了,到時候,所有他人的言語都不會在妳旁邊出現了,妳還會讓這些傷害的言語如影隨形嗎?到時候,只剩下妳自己,和妳對妳自己的評價。妳有否找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照他人眼中的妳而活。別人的話就只是一個聲音,而聲音碰不著妳,除非妳允許它碰得著妳。妳無法控制別人的口,但妳只要夠有智慧,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心情,培養出不受傷害的能力。」

4. 適度負面思考,大肆慶祝失敗

當學生們在困境、焦慮中打轉、沒有方向時,我都會建議他們對失敗採取開放的態度,試著「負面思考」一下:「如果你選擇放棄,那又如何?假使真的說出那句話,會怎麼樣?若完完全全搞砸了,然後咧?

雖然我們該拒絕成為想像力的奴隸,但大膽地設想自己「全面失敗」會面臨的最糟狀況,卻是個很有效的策略。聽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們通常都會注意到潛在的威脅,並轉換思維回答:「若真的……大不了就是……」

設想過最擔憂的恐懼,才有機會面對它;知道黑暗存在,面對它時,才不會毫無防備。即使失敗了,這樣的失敗也不是毫無價值的,而是努力嘗試後、值得紀念,甚至值得「慶祝」的失敗

知名的手遊app「部落衝突」的遊戲公司Supercell成功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一種奇特「慶祝失敗」的文化。在「部落衝突」一炮而紅之前,他們歷經了十四次被迫終止開發的遊戲專案。但只要失敗一次,執行長就帶著員工們開香檳大肆「慶祝」一番,在輕鬆歡樂的氣氛下,回顧失敗的原因,也鼓勵大家繼續冒險,將失敗視為下次鋪往成功之路的機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老師該教,卻沒教的事:那些在升學主義下,被逐漸遺忘的能力》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