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改不停,乾脆送小孩念私校?專家:只有3類孩子才適合

2017-08-31 09:00

? 人氣

事實上,我一進公小時,就發現班上同學的程度普遍都比私小差,社經地位也差了一大截,甚至真的有同學因為便當太寒磣而躲到操場角落兀自吃飯。到了六年級,老師請同學站起來念課文,居然有人連注音都拼不太出來,這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在私小絕對不可能發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我就觀察到,私小的同學很容易表現出莫名的優越感,而且有些同學眼裡真的只容得下社經背景較好的同學。

李家同曾說過:「一個國家如果優勢家庭的孩子都從私校畢業,將來會有一種問題,那就是他們完全不了解真正的社會。比如,他們可能會對弱勢孩子的教育沒興趣,但政府的政策又完全是菁英份子擬定的,如果菁英份子對國家整體的教育漠不關心,國立學校的教育就永遠會被忽視。」雖然新世代早不愛聽類如李家同等的意見,但是因為自己的親身經驗,我卻相當認同他這個想法。

所以,對於孩子,我當然讓他們順其自然就讀學區內的公校,當然,我們也非常幸運,因學區內學校辦學認真,口碑極好。

儘管如此,班上還是會出現弱勢學生或是特殊兒,但我認為這些同學是孩子的天使,讓他們學習同理、包容不同的人,以及更多樣的社交技巧。比如說,孩子班上有一個孩子來自單親、又隔代教養的低收入戶,她每天出門前都要先幫臥病在床的阿嬤準備好食物和水,回到家要攬下很多家務事,還要照顧尚在襁褓中的弟弟,孩子看到這類同學的真實生活後,不僅珍惜所有,更激發出同理心。這些不同面向的學習,絕不輸給學科上的學習。

公校就是真實社會的縮影,孩子無法選擇同學,甚至無法選擇老師,這讓孩子不得不學習更彈性、更靈活的社交技巧,因而能更具韌性。

作者介紹│彭菊仙

廣受父母們喜愛並信任的親子作家,文風多樣,描繪親子生活時而細膩溫暖,時而幽默風趣;批評教育時勢又敏銳深刻,文章常見於網路轉載、親子網站。擁有三個男孩的她,喜歡和孩子共學、共做、共玩。如今孩子都進入青春期、接受體制內的中學教育,在陸續陪伴孩子們經歷高度升學壓力之後,她深刻體認到親子一定要一起學習與「分數」這個難題和平共處,在務實面對升學競爭的同時,更要讓孩子看到分數背後的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與定位。著有《管教的勇氣》、《孩子有想法,我們就想辦法》、《幸福教養》、《教養好好玩》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誰說分數不重要?:體制內教育的求生術,幫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