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愛鑽進父母被窩撒嬌,會不會失去獨立性?她的德國婆婆教了這個教養思維…

2017-08-28 11:40

? 人氣

在擁有孩子之後,我們都有機會重新與自己的內在小孩相遇,有機會再療癒一次,有機會讓自己再過一次童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與我們的內在小孩同行

為人父母者像是向孩子借來另一段童年時光,透過孩子,打開了一箱跟生命之神密諾的神聖協議:透過孩子,我們需要勇敢地誠實向自我教育的旅程敞開自己。恩典是個鬼靈精怪又創意十足的孩子,但自從他的德語變得相當流利後,我和先生常常會受不了那停不下來的話語和搞怪表達。

有時候我會思考,孩子不斷講話背後到底是為了什麼而焦慮,後來才發現,很有可能是我和先生都沒有真正安靜的傾聽,孩子沒有被真正瞭解─

正因為不被瞭解,反而引發他說更多的話。

此外,孩子因為在幼稚園裡與一大群人相處,身心其實有許多面向的融合正在發生著,而放學後的搞怪行為,不是他真的愛搞怪,有很多時候,那些讓父母大傷腦筋的行為,真的只是孩子在釋放他身心的壓力與焦慮。

我警醒的想起,孩子在跟我說話時,我可能常常手邊正忙著一些事或在煮飯,就是沒想到必須眼睛看著他,聽他說話,不管他說的內容我喜不喜歡。我應該要讓他瞭解,我是跟他在一起的。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忙著煮飯之餘,也別忽略孩子的感受。(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想到這一點,除了讓我釋懷一些,也明白自己需要學習傾聽孩子的聲音。

每一對父母,都曾盡他們最大的可能去愛孩子,但那些愛裡,往往也帶著很多無知、恐懼的信念,挾制著孩子的身心。

到了我們這一代,大家都說這是一個新世紀的來臨,那意謂著過往絆住我們的那些屬於民族性的壓抑、屬於上一輩不要讓孩子飛上天、不能誇獎孩子的惡夢,需要一一地卸下。

現在,我們有一個新機會去更新「信念軟體」,我們不只要學習傾聽孩子說的話,更需要傾聽自己內在的真實聲音;我們不只要成為激勵孩子的生命力,更要成為不斷鼓舞自己的神聖光源。

關於恩典喜歡不斷說話及表達的問題,我找到了根本的起因,內心也因而有很大的歡喜與釋放。我知道學習傾聽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與自己內在小孩的互相瞭解也需要一段時光,練習已經一天天開始了,我想起《傾聽的藝術》裡的一段話:

「被傾聽及被欣賞的孩子,有更好的機會成長得更完全,而被傾聽及被欣賞的成人,也因此更能繼續感受到有人聽他說話、有人欣賞。」

不被瞭解的感覺是人類最痛苦的經驗之一,不被欣賞、沒有回應,會把我們的精力掏空。與一個不聽我們說話的人在一起,我們會把自己封閉起來,而與對我們所說的話極感興趣又有反應的人在一起,我們會生氣蓬勃,整個人充滿自信。

當孩子來到三歲半後,一個小男孩為我開啟了男人世界的祕密花園。恩典喜歡與爸爸一起玩樂高,父子倆周末沉浸在天馬行空的樂高世界裡,一塊兒用樂高積木組成救火車或各種大型拖吊車,總讓向來不善於益智遊戲的我看得目瞪口呆。

除了樂高,我們一家人前往森林探險時,先生也為恩典撿來許多枝條並手作改造成木劍,從此他的小房間裡多了一箱森林寶藏,裡頭全是他和爸爸大大小小的木劍與打鬥工具。有時他一時興起,就戴起大海盜帽,要我與他一拚高下,後來我也會胡亂的與他吶喊嘶殺一番,其實結果不是誰比較厲害,而是小男孩的英勇好戰衝動得到了大大的紓解,而我內在的小女孩,也從那個閉鎖的小角落裡跳脫開來,闖入自己害怕的疆界,大膽地為自己在想像的戰場上努力奮戰著。

二○一五年開始,小男孩對我說,他長大後要當救火員,於是我們在台灣旅行時,便帶他去鹿港尋訪許多廟,爸爸對他說,在廟裡拜拜,可以向神明祈求你的心願。小男孩很直接的拿著香,邊拜邊向眾神明說他要救火員的車子。去年聖誕節,他果真如願擁有了救火車故事書,還有一輛公公送給他的救火車及所有玩偶配備,從此每天下了幼稚園回家,我和爸爸開始要輪流扮演救火員,與他一起去火災現場救人。

要陪小男孩進入男人世界的遊戲,而且又是我很不擅長的主題,一開始我總是意興闌珊。有一天,我靜靜看著他在床下的樂高世界裡,非常樂在其中地將兩個小玩偶放在救火車上自言自語,對話著要趕緊到救火現場。這一幕就像星火般喚起我沉睡中的心眼──那一刻,我終於看見了小男孩那一片遼闊無邊的想像世界;那一刻,我被神帶入孩子無限天真的美妙花園裡。

孩子們無時不刻在向大人示現著來自神的充沛生命力與大膽野性,與不給自己任何限制的可能性,醒來後的心眼,澄黃黃的喜悅無限。

我主動問起小男孩:「我可不可以跟你一塊兒去火災現場救人?」

小男孩等我這一刻醒來已有一段時間了,他開心地對我說:「好!沒問題的,媽媽!但妳要配合我的口號與施令哦!」那一趟的「救火行動」裡,我發現到原來孩子要的是爸媽心同在的陪伴。

我們總以為是我們在帶孩子,但事實上,卻是孩子時時在啟發我們的心之眼,有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學習放下自己的價值觀,在拿掉成見後,我們才看得見孩子的光點;透過那個「看見」,我得以毫不費力地躍入他內心的世界,透過那個「看見」,我才彷彿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得以在神的溫柔撫觸下,輕輕放下生命的許多無明恐懼與限制。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透過小孩,我們也可以發現自己內在的孩子。(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安住當下,重新看見孩子的童真

夜裡,時間一到,恩典抓著他的小熊,咚咚咚地連跑帶跳,一頭窩進我們的大床(他有自己的房間,但有時還是會跑來跟我們睡)。愛撒嬌的他不蓋自己的被子,一下窩進我的被子,一下換邊要窩進爸爸的被子,我的枕頭有一半也是他的,朋友問我,他繼續跟我們窩著睡,會不會愈來愈不獨立呢?

其實,這個年紀的孩子,就好像一個七彩的風向球,他們開始發展自我、開始叛逆、開始會為了自己要的東西撒點小謊,開始會跟同伴們吵吵架,但同一個時間,他們仍是小孩。

他們的創意不斷,有時將兩隻腳同時伸進一隻褲管裡,對我說;「媽媽,妳看!我是一隻美人魚。」這天,他則將收集來的普羅旺斯小石頭,送一顆給媽媽,對我說:「這顆石頭裡有我的魔法,妳可以在碰到小偷或壞人時拿來對付他,或者晚上作惡夢時,可以對付夢裡的怪獸。」

恩典三歲多時參加家族生日派對,席間有位坐輪椅的九十多歲老奶奶。看見輪椅,大人想到的是生病,但對他來說,輪椅卻是新奇的玩具,他直接對老奶奶說,他也要坐輪椅,老奶奶一家人很溫暖,讓恩典坐在老奶奶的腿上,媳婦就推著老奶奶與恩典繞生日會場一圈。現在回想起來,心裡還是很感動,孩子眼裡的世界跟我們那麼不同,藉由他的存在,我們隨時都有機會打開新眼界,以及自我的童心世界。

隨著自己的工作愈來愈緊湊忙碌,坦白說,有時去接恩典放學,常會忘記放下還在工作狀態的腦袋,人是跟他在一起,心卻不在,還好有前一陣子的南法渡假,那是純粹的親子旅行,讓我的心可以再度與他同在。

跟孩子相處真是最大的心性修練,當孩子無時無刻要分享他的所見所聞,叫一聲「媽媽,妳看」時,妳的心到底有沒有在當下呢?

心與孩子同在,孩子就會平靜與快樂,反而不需要特別做些什麼活動,都會覺得很滿足。

最近,我們常去一張等市公車的木椅上坐,說好要等公車,其實是曬太陽,小傢伙跨坐在我的膝上,用手將我的頭髮弄得亂七八糟,口中喃喃念著魔法咒語。半小時後,我們手牽手開心地回家。夜裡七點半,帶恩典上床準備睡覺,除了每天被他點唱睡前曲〈平安夜〉,我也會窩在床上陪他,那晚我將床上一隻身形柔軟的小猴子拿來搞笑,雙手合十後,做瑜伽,狗式、貓式、畫圈、吸氣呼氣,最後來聲「Namaste」!這個演小猴子練瑜伽的臨時搞笑劇,竟可以讓他笑到肚子痛,現在每天都應他要求,在〈平安夜〉外再多加一段小猴子練瑜伽及呼吸的戲碼。

有一次上完瑜伽課後,有位媽媽對我說,她的三個小孩都二十多歲了,孩子的每個階段都很特別,有美好、有困難、有挑戰,但她特別懷念孩子們還在念幼稚園的那一段童真可愛的歲月。

我完全可以理解,小小孩在三歲到四歲的成長,除了體能上與心性上的多變化外,真是滿腦子的童真與創意,我們如果沒有一顆覺察的心,不斷提醒自己下了工作就放下工作,練習進入孩子純粹的生活片刻,就有可能會錯失孩子這一段寶貴美好的童真時光。

回到朋友的問題:繼續跟我們窩著睡的恩典會不會失去獨立性?我想起婆婆提到小孩睡覺時包尿布的問題時,曾表示每個孩子脫離夜尿布的時間都不同,有的很早就自動跟爸媽說她/他不要包尿布睡覺了,有的則需要等到上小學了才行:

「孩子的不同,需要父母學習接納,就如有的果子早熟,有的晚結,但絕對沒有時間早或晚那一方才是對的。」

我想,對於恩典愛跟爸媽窩著一起睡,我不會如某些德國媽媽般那麼強硬,一定要刻意讓孩子與爸媽分開睡。每個大人裡都有一個小小孩,趁著孩子的童真歲月,有兒子擠在我們夫妻倆之間撒嬌,我覺得我和先生其實是乘著孩子童年的羽翼,再度為自己的童年重新一筆一筆塗上新的色彩與故事。我也相信,哪一天恩典的身心準備好了,就會主動來跟我們說,他想要開始自己一個人睡覺了。

作者簡介|皮爾斯夫人

熱愛平凡主婦小日子+個人自我夢想實踐的行動派媽媽;創意+搞笑+智慧+愛,四味調和料理的家庭生活禪。

本名林家羽,曾任電視節目企劃製作、廣播節目主持人、身心靈工作者、旅遊雜誌記者、駐德國特派記者。定居德國從事;文字工作者、瑜伽老師、身心靈工作者,並於《人間福報》德式親子生活禪、日耳曼媳婦異國手札、《双河彎》德式手創幸福生活誌、《時兆》雜誌等報章雜誌擔任專欄作家。

平日熱愛研究創意料理、徜徉於生活手作的練習,她是陪伴恩典快樂生活的慢活烏龜媽、是熱衷幫全家計畫大小旅行的玩樂老婆、是深愛自然森林樂活的女子,同時也是──文字、舞蹈、電影、音樂、啃書、獨處、即興塗鴉、旅行、靜心缺一不可的媽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柿子文化《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德國觸動臺灣人的育兒智慧,讓媽媽與孩子靈魂相約的慢養甘苦談!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